欢迎访问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榆林市委员会

|青年大学习| ——《梁家河》第三期

发布时间:2018-05-31 16:19 来源:本站 浏览次数:1792
【字体: 打印

5月2日,纪实文学《梁家河》正式发行,它是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鲜活的教材,是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宝贵财富。为激发广大团员青年的学习热情,鼓舞广大团员青年奋发图强,引导他们求真务实,立鸿鹄之志,知行合一,做真正的实干家,不断从《梁家河》中汲取精神力量。为此,我们特别推出“青年大学习”之《梁家河》栏目。

今天,让我们追寻总书记青年时的足迹,找准人生航向,坚定听党话、跟党走的理想信念;放飞青春梦想,永葆肯吃苦、不怕苦的奋斗精神;汲取智慧力量,养成爱读书、善读书的生活方式。看看40多年前,青年习近平的成长之路。

《梁家河》

10余万字,40幅图片

纪录了总书记

对人民群众的深情牵挂

引导我们

追求真理寻找初心

深入领会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回家了!习近平带着彭丽媛去看他在梁家河的“家”。

  村民张青远家,是习近平当年到梁家河的第一个住处。在这里,习近平等六位知青一直住到张青远和刘金莲有了孩子后才搬出去。

  眼前的小院干净整洁,围墙全部用插片石垒成,院子一侧放着一个大石碾子,窑洞门口挂着金黄的玉米棒和红辣椒串子。

  一跨进院门,64岁的刘金莲激动地迎上来说:“还认得我不?”

  “太平(张青远的小名)家婆姨嘛!……那年你们两口子新婚,我们几个知青还来闹过洞房哩!”习近平风趣地说。他又指着另外两孔窑洞说:“你大(陕北方言,对父亲的称呼)你妈住这间,你们住在那个边上的窑洞。”

  “对呀,这么多年你都没忘。”刘金莲感叹道。

  “那怎能忘呢!”习近平笑呵呵地说。

     一线3孔窑洞,最右边的是插队知青当年的住处。走进窑洞,看到窑掌(陕北方言,指窑洞最里面的墙)里放红薯的窑,习近平说:“这个当年没有啊。”炕上放着一排铺盖,墙上用报纸糊着墙围子,挂着一盏马灯。数了数被子,习近平说:“不是五块,是六块,当时住我们六个。”谁挨着谁,他记得非常清楚。“雷平生抢了炕头,褥子被烤黄了。”习近平说,“我那时爱看书,晚上点着煤油灯,一看就是半宿。第二天早起,吐出来的痰都是黑的。”

  1993年,习近平回梁家河时,张青远还与他开玩笑:“近平,你咋不把家里的(陕北方言,指妻子)带回来?”2015年,习近平再回梁家河,没想到张青远已去世。习近平很难过,问:“是得啥病走的?”

  刘金莲说:“哮喘病,肺气肿。”

  习近平叹了口气,说:“也不是很严重的病,怎么没治好呢?”

  走进刘金莲住的窑洞,掀起饭桌上的笼布,白生生的馒头和金黄的油馍馍格外诱人。习近平一眼就认出了这种用软黄米面炸成的圆圈形油馍馍,说:“好,这是年茶饭嘛。”又问:“现在生活好了吧?”

  刘金莲说:“我现在生活可好了。吃的、穿的、用的,啥都够,我身体也挺好。”

  习近平握着刘金莲的手,叮嘱她要保重身体,说:“等我有空、有时间,还会来看你们的。”

  刘金莲家隔壁是张卫庞家。习近平他们刚来插队时,住在刘金莲家,吃饭在张卫庞家。走进张卫庞家的院子,习近平说:“随娃,你还记得吧,你大那会儿经常到这边来给我们做饭,再后来就是成儿(村民王新成)给我们做饭。那时候最好吃的就是‘黄元帅’(指玉米团子)就酸菜。”指着院子里的石磨,习近平说:“这个还在,那时我经常来这里磨面。”

    吕侯生家与刘金莲家隔着一条小河沟,相距不远。这里是习近平在梁家河的第二个住处,大家一起往那里走去。

  吕侯生迎了上来。习近平笑着说:“侯生,你这衣服还挺洋气啊!”

  旁边的张卫庞笑着插话:“侯生是老板嘛!”

  吕侯生有些不好意思,赶紧回了句:“三轮车老板。”

  风趣的话语,欢快的场面,习近平开怀大笑。他指着吕侯生对彭丽媛说:“侯生当年才十二三岁,是我的小跟班。”在场的人都笑起来。

  习近平问吕侯生:“你哥呢?”

  吕侯生说:“在你后边哩!”

  习近平回头在人群中看到了吕侯生的哥哥吕立斌,叫着他的小名,话语里饱含关切:“卫生,你那会儿当了几年兵,现在做啥哩?有几个娃?”

  吕立斌说:“你来的第二年我就当兵走了,我有四个娃娃,现在连孙子都抱上了。”

  谈笑间已到了吕侯生家院子里,看到吕侯生家人丁兴旺,习近平说:“侯生,你们是个大家庭。”他又转头给彭丽媛介绍:“最边上的这孔土窑就是我住过的窑洞。我和侯生年纪相仿,常住在一起。他从小就会做饭,我主动向他学习,他还经常给我做饭呢。那时候没油,侯生办法多,捣上几个杏仁,在锅里一炒一擦,就有了一点油花,再倒进土豆、南瓜,还挺香的。”

  习近平和吕侯生并肩坐在窑洞的土炕上,回忆他们一起吃饭、共同劳动的场景。习近平紧紧握住吕侯生的手,关切地询问他戴着义肢行动是否方便,家里生活怎么样。吕侯生说:“平地走路还行,就是干不了重活,现在开三轮车了。”

  从当年住过的窑洞出来,吕侯生对习近平说:“累了吧?回窑里喝点水。”

    习近平说:“水就不喝了,到你的新窑看看生活怎么样。”

  吕侯生家的窑洞装修一新,宽敞明亮。习近平高兴地说:“你生活还可以啊!”看着墙上的照片,习近平一一询问吕侯生家人的近况。

  告别了吕侯生一家人,习近平一行继续向村里走去。途中路过的窑洞,习近平都能准确说出当年居住的是哪一家。他指着两孔破旧不堪的窑洞说:“这地方还是这个样子啊!这是张志明的窑,他那几年搬到县城里去了。”又指着上面的一个院子说:“这个院子是随娃家的吧?”

  石春阳说:“是。”

  在新修的老年活动中心前,虽然房子已经变了样,但是习近平一眼就认出来了,说:“这里以前是铁锁家”。他指着老年活动中心对面的窑洞对彭丽媛说:“那边是薛大家,大名叫薛玉斌,当过兵,打过仗。”

  “薛玉成、薛玉斌哪儿去了?”习近平问。乡亲们说薛玉成已去世,薛玉斌现在住在延安八一敬老院,虽说已87岁,但身体健康。习近平点点头说:“薛玉斌常给我们讲他在部队上亲身经历过的一些事……”

  顺着小河转了个弯,到了习近平住过五年多的知青院。院子里六孔窑洞,是1970年生产队专门给知青修建的。修好后,习近平就住到了这里,直到1975年离开。

    站在知青院前,习近平指着前面的一个地方说:“那边是印堂(李印堂,梁家河人)家的地方,我们常端上碗到他家窑畔上吃饭。”

  走进知青院,习近平把每一孔窑洞都看了一遍。在当年住过的窑洞里,他指着窗户下面说:“那时候,这里摆着一张绿色的长条桌,那边还有个架子,我们装行李用的皮箱就放在上面。”

  墙上挂的镜框里装着一张手写文件的影印件,内容是:

 

  梁家河大队党支部:

  经公社党委1974年元月10日会议研究决定(,)接(收)你队石玉新、石风兰、习近平三同志为中共党员。党令(龄)即日起计算,特此函告。

    此致

敬礼

  74.元.10日

 

  第六孔窑洞是当年生产队的磨房,一台旧磨面机静静地立在那里。文安驿镇党委书记刘小勇说:“这台磨面机就是拿上面当年奖励您的偏斗三轮换的。”习近平纠正说:“是三轮摩托车。那个不实用,这个实用啊。”

  知青院外的沼气池,是习近平当年带领梁家河村民建成的陕西省第一口沼气池。沼气池旁窑洞的外墙上,有一幅手绘的宣传画,两边写着“自力更生  艰苦奋斗”八个红色大字。习近平感慨道:“这幅画也40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