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0日,榆林市统计局发布《2014年榆林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统计公报显示,2014年我市生产总值突破3000亿元大关,达到3005.74亿元,经济结构进一步优化,第三产业比重上升,全市经济“低开稳走、稳中向好”。
2014年统计公报以文字为主,辅以统计图、表,从综合,农业,工业和建筑业,固定资产投资,交通运输和邮电业,国内贸易和旅游业,财政、金融和保险业,教育、科学技术和文化,卫生、体育和档案,水利水保,环境保护和安全生产,人口,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13个方面,翔实展示了2014年全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的发展状况。
市统计局负责人告诉记者,2014年,面对经济下行、能化产品价格下跌等严峻形势,市委、市政府牢牢把握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统筹推进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各项工作,因此,面对经济新常态我们依然能从中探寻到榆林经济发展的亮点。
亮点一:经济总量首次突破3000亿元大关,达到3005.74亿元,比上年增长9%,连续10年位居全省第二,列西安之后,成为支撑陕西经济发展的重要一极。
亮点二:第三产业占比有所提升,产业结构更趋优化。2014年我市第三产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的比重为26.9%,比上年提升1.6个百分点,一、二产业增加值占比分别为4.8%和68.3%,分别比上年降低0.1和1.5个百分点。
亮点三: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实现1974.14亿元,增长10%,连续7年位居全省第一。全部工业增加值首次突破2000亿元,达到2019.12亿元。
亮点四:粮食产量实现158.10万吨,从2004年开始,连续11年喜获丰收,实现粮食生产“十一连丰”。
亮点五:城乡居民收入大幅增加。2014年,全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9665元,增长10.6%,收入连续6年超过全省平均水平;农民人均纯收入9730元,增长12%左右,连续7年超过全省平均水平。
亮点六:财政总收入和地方财政收入快速增长,分别达到677.55亿元和267.84亿元,2010年至2014年平均增速分别为17.7%和24.1%。
亮点七:县域经济继续独占全省“三甲”。从2008年到2013年,神木、府谷、靖边三县连续六年位居全省县域经济社会发展前三名。在去年出炉的2013年度陕西省城区经济社会发展争先进位前五区中,榆阳区位列第一。
亮点八:能源工业“拳头产品”产销两旺。2014年,“榆林煤”“榆林兰炭”以诸多优势进军京津冀、长三角等地区成为“环保使者、治霾利器”,品牌知名度大幅提高。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生产原煤3.63亿吨,比上年增长4.9%;全市销售原煤3.87亿吨,增长17.2%;生产兰炭2629.69万吨,增长15%,销售兰炭2128万吨,增长11.1%。原煤和兰炭两个“拳头产品”在能源市场产能过剩的情况下,产销衔接。
亮点九:生态榆林、幸福榆林建设成效显著。“三年植绿大行动”圆满收官,累计完成造林322万亩,全市森林覆盖率达到33%。经过八年艰苦努力,榆林市被省政府命名为陕西省环境保护模范城市,成为继西安市、咸阳市之后全省第三个创模成功的地级城市;府谷县被省政府命名为陕西省环境保护模范县,成为全省第一个创模成功的县。中心城区通过三年建设,实现了建成区面积、道路、绿化面积、学校数量、医院新增床位“五个翻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