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榆林市委员会

榆林市健康教育工作纪实

发布时间:2015-03-17 09:57 来源:本站 浏览次数:690
【字体: 打印

    健康是人生第一财富。欧洲有一句谚语,不要用珍宝装饰自己,而要用健康武装身体。中国也有俗语,“体弱病欺人,体强人欺病”。现代社会,经济高速发展,人的生活节奏变快,健康成为生活中最昂贵的成本。尤其对于榆林这样一个正在发展中的能源城市,普及健康知识,提升群众健康素养,倡导科学、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成为当务之急。
  榆林市健康教育所自2007年11月成立以来,致力于全市健康教育促进工作,着力于形成覆盖全市的健康促进网络。并不断创新理念、创新工作模式,将健康知识和生活方式通过各种途径有效地传播给榆林市的老百姓,为促进全市人民身心健康、建设富裕文明和谐幸福新榆林作出了应有的贡献。
  迎难而上,积极作为
  健康教育是公民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只有提高人民群众的健康意识和自我保健能力,提高身体素质,才会有真正的幸福和富裕生活。榆林曾经是经济落后,卫生条件很差的地区之一,前些年,卫生工作虽经历届政府的努力,始终难以摆脱发展相对落后的局面。榆林被确定为“国家能源基地”之后,卫生工作的发展才开始提速。但受传统观念影响,在老百姓的眼里,卫生就是救人活命的医疗工作,健康教育对他们来说是陌生的。
  面对困难,榆林市健康教育所积极有为,迎难而上,不等不靠,因地制宜,采取了一系列有效措施,建立起了一整套适合榆林经济社会发展的健康教育的长效机制,大力提倡榆林百姓健康的生活理念和方式,使健康教育工作成为榆林创建省级、国家级卫生城市工作的先遣兵,成为健康观念的宣传队和播种机。
  抓住契机,乘势而为
  健康教育是创建卫生城市的一个重要内容。随着榆林市创卫工作的全面升温,该市迎来了促进健康教育的契机。2008年,市区两级政府成立了由政府主管副市(区)长为组长的健康教育领导小组;继2009年获省级卫生城市称号后,2010年榆林市委、政府启动创建国家级卫生城市工作,健康教育再次迎来新的发展机遇;同年市委、市政府先后制订了《榆林市创建国家卫生城市工作实施方案》和《榆林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榆林市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发展规划(2012-2015)的通知》,市健康教育所按照市委、市政府的指示精神,及时制定了《榆林市创建国家卫生城市健康教育工作实施方案》和《榆林市创建国家卫生城市健康教育工作、目标任务分解表》等指导性文件,多形式、多渠道开展健康教育宣传工作。把健康教育纳入“创国卫”工作统筹安排,进一步明确了健康教育工作的目标、任务、方法、步骤和完成任务的时间表,为健康教育工作指明了方向;截至目前,全市12个区(县)疾控中心均设有健康教育所(科),城区7个街道办事处建立了三级健康教育网络,同时将辖区企事业单位等纳入管理,形成完整高效的健康教育工作网络。
  借脑引智,培养人才
  健康教育事业要发展,人才是关键。没有领导的重视和专业的健康教育人才队伍,只靠一两个人或者一个机构,根本无法促成全民参与的健康运动形式,也很难全面推动居民“两率”(健康素养知晓率与健康行为形成率)的提高。为此,近年来,榆林市健康教育所以人才队伍建设为核心,决心打造一支覆盖全市各行业、各单位的健康教育人才队伍,从而推动全市健康教育工作快速发展。
  2010年,市健康教育所所长屈晓东受省健康教育所推荐参加了由国家健康教育中心委托清华大学组织的健康教育专业机构负责人管理技能培训班培训,有幸接触到全国顶级的健康教育及公共卫生领域的专家学者并与他们交流互动,形成了健康教育培训工作“全国顶级的培训专家库”;2011年4月,市健康教育所邀请天津武警医学院健康教育指导中心专家李浴峰教授等三人在榆林剧院进行了为期两天的健康教育“技能”知识培训,效果良好。2012年,市健康教育所本着“借梯上楼、借船出海”的工作思路,经反复协商,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医学院在榆林设立“榆林健康教育基地”,同时启动了“健康知识大讲堂”系列活动,实现了借助高校资源培养地方人才的目的,建立了健康教育人才队伍建设长效机制。之后,武警部队健康教育指导中心李浴峰主任一行7位专家在全市范围内作了以“健康在您手中,良好的生活方式与行为”为主题的系列专题讲座16场次,覆盖人群达6000余人。2012年榆林市组建了“市健康教育讲师团”,深入辖区巡讲。截至目前,市健康教育讲师团共计组织健康讲座30余场次,覆盖人数达到5000多人次。自2011年起,市健康教育所每年组织开展国家、省级健康教育大型技能培训不少于2次,受训人员共计4000余人次。健康理念和生活方式深入人心,为榆林创卫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培训工作得到了市委、市政府和卫生局的重视和表扬,省和国家健康教育中心领导也给予了高度评价,认为榆林健康教育工作有亮点、工作思路有创新、工作模式很有推广价值。
  贴近群众,入耳入脑 
  健康教育是面向千家万户的基础性卫生教育工作,只有群众看到了,听到了,记住了,做到了,才算是收到了效果。因此,几年来,榆林市健康教育所开展了扎扎实实的健康教育“六进”(进社区、进医院、进学校、进机关、进企业、进农村)活动,确保健康教育无死角。第一,健康教育进社区、进机关、进企业。为确保健康教育进入社区,健康教育所制定了《城市社区健康教育规范》,督促各街道办事处建立了街办、社区、辖区企事业单位健康教育三级网络,成立了以街办“一把手”为组长的教育领导小组和控烟领导小组,采取张贴居民行为规范,建立居民健康档案,举办健康教育宣传栏,组织健康教育志愿者服务队,印制宣传资料,开展健康讲座和各种文娱活动,使健康教育深入社区,走进人心。第二,健康教育进学校。城区各中小学校都建立了学校健康教育网络,专门设置了健康教育教研小组和授课教师,每所中小学校都建立了卫生保健所,全市中、小学校健康教育开课率100%,多渠道开辟健康教育第二课堂,积极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专题讲座,充分利用班会、黑板报、校园广播等形式,“开展”青春期心理健康教育”、“团体心理辅导”、“高一新生入学心理讲座”、“中小学学生心理健康报告会”、“家长会暨心理健康讲座”,有效培养学生健康意识。第三,健康教育进医院。根据《榆林市医院健康教育工作规范》,所有市、区医院都建立了健康教育组织网络,形成院、科、病室三级健康教育网络,为就诊者设置健康教育讲座室、心理咨询室、闭路电视、戒烟区等设施,每年对医护人员开展健康教育专业培训2次以上。截至目前,医务人员的培训覆盖率已达到98%,榆林市医院患者及家属相关卫生知识知晓率均超过80%。第四,健康教育进农村。为进一步扩大健康教育宣传力度,普及健康知识,市健康教育所通过文化、卫生、科技“三下乡”,把健康教育工作辐射到城区各片区、农村、乡镇。他们采取为居民免费放电影,在播放电影前加播健康科普短片、在放映现场悬挂倡导健康生活方式的宣传横幅、发放宣传资料等形式普及健康知识。共免费放映电影80场次,发放相关健康资料15万份,使农村也变为健康教育的“试验田”和“高产田”。
  营造氛围,多元传播
  健康教育效果好不好,宣传工作是关键。创建工作开展以来,健康教育所充分与各媒体合作,榆林市电视台、榆阳电视台、榆林日报、榆林晚报分别开展了健康教育专题栏目,围绕卫生日,着力开展大型公共场所健康教育服务,营造“创卫”健康教育的良好氛围。榆林电视台、榆阳区电视台开辟了《创建在行动》、《创建督查》“创卫”健康教育栏目,每周一期,每期15分钟,每天滚动播出,该栏目涉及“健康大讲堂”、“健康播报进社区”、“健康知识”等板块,通过专家访谈、现场演示等富有说服力的形式,开展健康宣传。市电视台、市健康教育所一同举办了多期健康教育竞赛活动,掀起了市民学习健康知识的热潮,扩大了健康教育的影响面。《榆林日报》开辟了《创建在行动》专栏和《健康格言集锦》板块,为市民提供健康教育知识和相关信息。连续刊登市健康教育所提供的《中国公民健康素养基本知识与技巧》和《健康知识知晓率和健康行为形成率测试卷》,内容涉及卫生科普知识、健康生活方式等方面,对提高群众健康素养,帮助市民健康行为的形成起到了积极的作用。榆林人民广播电台自2007年起,开办《健康生活》栏目,坚持每周播出两期,每期20分钟,内容涉及营养、保健、锻炼、就医等,与老百姓生活息息相关,深得听众的喜爱。
  同时,健康教育所与时俱进,通过网络、手机等新媒体,广泛宣传健康的生活理念,用群众“听得懂、看得见、会记住、能参与”的形式推广健康教育,使健康知识家喻户晓,形成了大家推崇健康生活方式的社会氛围。
  健康教育是一项系统的民心工程,尤其是人们健康水平并不乐观的前提下,系统有效地开展健康教育无疑会大大缓解日益突出的“看病难、看病贵和看病烦”的问题。我国“九五”医学攻关的一项研究也指出:社区人群的一元钱健康教育的投入,可节省8.59元的医疗费用,所以健康教育从根本上看,绝对是一项低投入高产出的工作。榆林市健康教育所全体员工相信,有党和政府的重视和支持,随着社会各界共同参与,一定会形成“人人重视健康教育,人人接受健康教育”的新局面,榆林人民的健康水平会日益提高,人民群众也因此更加和谐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