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榆林市委员会

“幸福工程”给力榆阳东南山区

发布时间:2015-06-24 14:48 来源:本站 浏览次数:536
【字体: 打印

    榆阳区东南部山区受自然地理条件因素的影响,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始终是榆阳全局发展的一块短板。今年,榆阳区出台了《关于东南部山区脱贫致富“幸福工程”的实施意见》,进一步加快东南部山区经济社会发展,增强东南部山区“造血”功能,缩小南北差距,实现区域之间协调发展,确保到2018年山区贫困村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万元。

  1、基础建设激活发展“命脉”——

  到2018年新增改造基本农田1800亩

  榆阳区将在东南部山区大力实施小型农田水利等项目,加强流域治理和水土保持,保障人均基本口粮田。该区计划到2018年,在东南部山区新增和改造基本农田1800亩,新增水土流失综合治理面积147平方公里。同时实现通村公路、安全饮水、农网改造、广播电视“全覆盖”。

  为了挖掘土地资源潜力,榆阳区鼓励农民整治“四荒”地,发展林果、牧草种植等农业经济,赋予承包权属,并享受有关优惠政策。

  今年,榆阳区将完成麻黄梁、大河塔、青云、古塔、鱼河峁、上盐湾6个乡镇(含4个镇办事处)的总体规划修编;到2018年,完成所有行政村规划编制工作。

  在集镇周边统征部分土地,面向镇内有条件、愿意到集镇居住的农户有偿发放,集中规划,引导农民自建新农居,实现就近城镇化。

  每年重点扶持东南部山区2个乡镇、10个村、100户美丽农居进行建设,加快中心村村民服务中心建设,全面提升集镇承载能力。

  2、产业撑起群众致富“脊梁”——

  建设全国知名小杂粮生产名区

  榆阳区以建设全国知名的小杂粮生产名区为目标,将重点在大河塔、安崖、刘千河、古塔、余兴庄、鱼河峁、上盐湾、清泉等东南部山区乡镇、办事处全面推广香谷、大明绿豆、红小豆等名优小杂粮良种良法种植,不断提高单产和品质,打造旱作农业示范带。

  该区将每年在东南部三分之一的村建立6000亩脱毒马铃薯良种繁育基地,使马铃薯种植面积稳定在18万亩,并推广“地膜覆盖、起垄种植、配方施肥”技术,提升马铃薯标准化生产水平。依托省级旱作农业示范区,大力推广玉米高产集成技术。坚持设施果菜和露地果菜“两手抓”,继续加快高效设施果菜基地建设进程,重点在南部乡镇每年新建设施果菜基地500亩,打造210国道沿线鱼河、鱼河峁、上盐湾、镇川设施果类、蔬菜生产示范带,以及古塔、余兴庄沿线的时令性水果观光采摘示范带。

  结合东南部山区立地条件,榆阳区鼓励通过土地流转,划区围栏,开展轮封轮牧、以草定畜、舍饲养羊,发展适度规模的畜禽特色养殖。每年在东南部山区扶持家庭适度规模养羊示范户120户。鼓励农民开展适度规模的肉牛、土猪、土鸡等畜禽特色养殖,推进建立标准化养殖场。

  3、生态提升东南部山区群众生活品质——

  大扁杏抗冻品种推广全覆盖

  该区结合生态建设,在东南部山区推进以大扁杏为主的林果产业基地建设,实现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双提升。

  新发展大扁杏、长柄扁桃经济林5万亩,实现“围选一号”、“优一”大扁杏抗冻品种推广全覆盖。支持本土小微企业大力开展大扁杏、长柄扁桃等产地深加工,延伸产业链,提高附加值。

  榆阳区还将在东南部山区发展生态旅游业,挖掘“中国美丽田园”杏花景观、鱼河沿线设施果菜、麻黄梁摄影写生基地等农业生态文化,鼓励和支持村民以股份制形式组成专业旅游公司,探索“公司+农户”、“公司+旅游点”模式,包装打造精品旅游线路,建设一批高标准农村旅游示范点,发展集种植养殖、采摘体验、休闲观光等为一体的“农家乐”和现代农庄经济,带动农民增收。

  4、科技增强造血能力——

  提升农业机械化水平

  该区将加强农技服务队伍建设管理,建立奖补激励机制。进一步完善专家大院、科技特派员制度,支持科技特派员以项目支持、资金入股、技术参股、技术承包、有偿服务等形式,与农民、专业合作社经济组织、龙头企业等结成利益共同体。

  大力实施“百人进百社、百技惠百村”科技行动。整合全区各类涉农培训资源,每年培训南部山区农村劳动力5万人(次),确保所有农户至少接受一次实用技术培训。

  全力提升东南部山区农业机械化水平,淘汰传统落后生产方式,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向山区群众重点补贴推广环保、轻便、耐用的中小型农机具;鼓励联户发展农机专业合作社,提高农机使用率,助推产业发展,促进农民增收。

  5、政策拓宽群众增收渠道——

  2017年让3.98万贫困人口全面脱贫

  榆阳区财政每年安排“幸福工程”专项资金3000万元,并根据财政增长情况建立逐年递增机制。同时,统筹考虑南北资金投入,确保做到“两个倾斜”:一是将各级、各部门争取到的上级涉农资金向东南部乡镇倾斜投入;二是将区委出台的三农“一号文件”中的资金项目安排向东南部乡镇倾斜投入。

  围绕释放农业生产力,鼓励东南部山区整村、整组、整山集中流转土地,发展适度规模经营,深化农村土地改革和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加快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落实“三权分置”,完善流转机制,启动余兴庄赵家峁农村产权综合交易改革试点,推广鱼河峁镇高家峁村村办林场模式。

  重点支持东南部乡镇利用空闲小学建设社会福利保障综合服务中心,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和空壳村留守老人养老难问题。全面加快农村“幸福院”建设,并整合福彩公益基金,在东南部山区建设农村养老“幸福院”20个。

  针对东南部山区在册贫困村、贫困户制定一村一策、一户一策的精准扶贫工作方案,力求精准脱贫。每年安排财政扶持资金不低于地方财政收入的2%,大力实施整村推进、移民搬迁、贫困户增收、能力建设和社会扶贫“五大扶贫”工程,每年实施规模扶贫搬迁移民不少于300户,并与农村危房改造捆绑实施,确保到2017年东南部山区3.98万贫困人口实现全面脱贫,到2018年所有贫困村农民人均纯收入突破1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