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榆林市委员会

榆阳区:一个资源型地区的转型升级之路

发布时间:2015-12-04 09:58 来源:本站 浏览次数:688
【字体: 打印

    在11月23日公布的中国中小城市科学发展评价指标排名中,榆林市榆阳区继2014年之后再度入围全国648个市辖区的“科学发展百强区”和“投资潜力百强区”,成为陕西省唯一一个同时上榜“全国双百强”的市辖区。
  这个排名是一份极具权威性和含金量的综合评估,是国家级智库协同国家相关部委,依据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要求,从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人民民主不断扩大、文化软实力显著增强、人民生活和社会事业水平全面提高、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取得重大进展五个维度,对市辖区科学发展、投资潜力、“两型”建设、新型城镇化质量等指数综合研究得出的结果。
  在东南沿海城市云集的榜单中,处于西部内陆地区的榆阳区能够占得一席之地,不由得让我们把视线集中到这块总面积7053平方公里、总人口55万多人的发展热土上,探究一个资源型地区跻身全国先进行列的成功之路。 

  一种境界决定格局
  ——以解放思想拓展践行科学发展新空间
  榆阳区通向“全国双百强市辖区”的过程,是一个不断深化区情认识、不断提升思想境界、不断完善发展思路的过程。
  站在全局的高度制定战略性的发展思路——不断深化对党中央“四个全面”和习近平总书记“五个扎实”内涵的认识,立足于国家战略层面和陕西追赶超越、榆林主动转型的重大格局中,以建设“总量千亿”的经济强区、“投资千亿”的发展大区、“百万人口”的现代新区和“百亿惠民”的和谐名区为支点,决心建设“国家能化基地主动转型的示范区”、“现代农业和生态文明建设的示范区”、“城乡统筹发展和新型城镇化建设的示范区”、“社会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现代化的示范区”,明确要到2018年率先实现全面小康,2020年经济总量、财政收入和居民收入“三个翻一番”的奋斗目标,擘画出榆阳中长期发展的宏伟蓝图。
  紧跟时代的潮流谋划前瞻性的发展思路——顺应经济新常态和保持中高速、迈向中高端的发展大势,更加注重各大产业内部结构的优化升级,更加注重推进三次产业协调发展、融合发展,构建大型现代化矿井和“六大园区”为主要支撑的八大现代产业体系;围绕“五位一体、四化同步”,把发展现代农业作为转型升级的战略重点,出台榆阳三农“1号文件”,着力构建“市场主导、产权推动、园区承载、项目带动、产业特色、融资多元、生态文明、城乡一体”的榆阳模式;主动融入“丝绸之路经济带”战略格局,制定出台《加快全区文化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确定“文化全领域融合、生态全程化覆盖、产品企业化设计、设施特色化建设、市场品牌化推广、产业复合化发展”的文化发展思路;顺应“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潮流,把发展战略新兴产业作为转型升级的引爆点,实施“朝阳产业”行动计划,着力发展健康产业、新型城市经济体、新能源和环保产业、装备制造和装备服务业。
  尊重发展的规律检验务实的发展思路——实践证明,该区一系列发展思路和目标是符合中央精神、符合省市要求、符合榆阳实际的。“十二五”末,地区生产总值达到520亿元、增速连续两年位居全市第一;地方财政收入24亿元,历史性跃居全市第二;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五年累计1864亿元,提前一年完成千亿投资任务;城乡居民收入水平分别达到27500元和10500元;主要经济指标均较2010年增长2—3倍,经济总量位居全市第二,综合实力稳居全省市辖区前六。
  一种精神贯穿始终
  ——以改革创新书写争创一流新篇章
  敢于破解“经济发展较快的落后地区”难题,把“追赶超越、争创一流”作为一种不变的信念和追求,创造出一批全市、全省乃至全国的先进典型。
  2015年9月18日,国家示范工程——国内首套百万吨级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未来能源煤间接液化制油项目,一次投料试车成功,产出优质油品。十八大以来,榆阳区上马了规模技术水平处于世界领先水平的10个千万吨、10个百万吨级大型现代矿井,“十三五”将建成亿吨产煤大区;亚洲最大的铝镁合金项目、全国最大的百万吨级真空制盐、全国技术一流的陕煤集团粉煤热解中试等骨干项目建成投产,同步发展起“高精尖特”的西北化工、环能化肥、碳酸二甲酯等一批民企能化项目,能化工业实现了向精细化、高端化发展的历史性转变。
  2013年,农业科技示范园区被评为国家级农业科技示范区,“园区+企业+基地+农户”的产业化发展步子换挡提速。农村土地流转和确权颁证工作走在全省前列,南部山区“确权确股不确地”的赵家峁模式成为全国先进试点,北部滩区现代农场“精准航化”作业全国领先;承担全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第二批全国农村集体“三资”管理和全市农村产权交易建设以及村办林场、生态林场试点任务,富硒杂粮、稻田养蟹、四季果蔬、畜产品和豆制品深加工等一大批新技术、新品种、新业态加速生成,成为全省第一养畜大区和“陕西第二粮仓”主体功能区。
  2014年10月,榆阳杏树景观入选农业部公布的“中国美丽田园”名单,这是一张干出来的文化旅游新名片,这是几年寻求文化旅游产业破题之路的最好回报。今年,榆阳区组建文化旅游产业投资公司,升级改版“大美榆阳”系列活动,推出30项重点文化产业项目,激活了榆林历史文化名城、黄土高原写生基地、季鸾公园人文旅游、王圪堵水利风景区,以及边塞古迹、传统村落、非遗传承、现代农业、新型工业等一系列文化旅游资源。率先探索政府、院校、媒体三方合作机制,召开具有国际水平的报界宗师张季鸾学术研讨会,搭建起促进两岸三地经济、文化交流合作的广阔平台。
  2013年9月24日,榆林汽车产业园正式开园,着力打造集汽贸服务、竞技运动、先进制造为一体的城市经济综合体,已经列入省级重点盘子;2014年开工建设陕北最大的大宗煤炭交易中心;2015年6月“陕北优选”电商平台正式投运,上线销售“榆林好产品”;大胆试水“互联网+”、“文化+”等新模式,催生出中赢文化广场、城市商业街区、现代物流基地等新兴服务业态。
  2013年8月26日,仅用短短16个月的时间,投资8亿多元、占地350亩、硬件设施全国一流的一中新校正式建成投用。实施了成百上千的重大民生项目,新建、改扩建90多所城乡标准化学校,高标准、现代化的人民医院、妇幼保健院、特殊教育学校、现代殡仪馆、残疾人康复中心、养老服务中心、保障性住房小区、流浪儿童救助中心、青少年活动中心等重点民生工程全省一流、全国领先,从出生到养老、从上学到就业,覆盖“文教卫体保、水路电气房”的现代民生保障体系基本形成。
  “十二五”以来,榆阳区坚持“生态治理与绿色经济、退耕还林与封山禁牧、美丽乡村与生态文化”一起抓,实施三年植绿大行动、京津风沙源治理、“三个美丽”建设等重点工程,率先编制实施煤矿疏干水综合利用、煤矿采空区综合治理和矿区基础设施建设三个重要规划。新增造林面积90万亩,区域林木覆盖率达到46%;单位GDP能耗逐年下降4%左右,全年空气质量二级以上天数达到336天。
  一种追求牢记心间
  ——以共建共享托起全面小康新梦想
  人均GDP、城乡居民可支配收入、创新社会治理、精神文明建设、人民幸福指数是“百强市辖区”的硬指标。回应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榆阳区瞅准路子、出好点子、甩开膀子、豁出身子,全面深化改革,促进发展成果全民共享。
  从抓硬件到优配置,出台深化教育综合改革硬八条,顶住压力、维护公平,推出校长职级制、教师轮岗制、划片招生制等一系列改革举措,破解“上学难、择校热”问题,省级教育强区验收达到近年来全省最高的309分;大胆探索、破冰前行,深化公立医疗集团管理体制改革,组建全省第一个县级公立医疗集团,推开医疗服务“区镇一体化”和分级诊疗体系建设,缓解了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大病救助的“榆阳模式”成为全国试点,推出《医疗救助办法》升级版,中低收入家庭重特大疾病全部纳入救助范围。积极开展应对人口老龄化行动,建起“区乡村组户”五级养老服务体系,乡镇敬老院、社区日间照料中心、空巢老人信息化服务平台建设兜住老有所养、老有所依的保障网。
  从补短板到抓扶贫,2012年起实现三年脱贫近3万人。今年出台《脱贫致富“幸福工程”实施意见》和《“三年稳定精准脱贫、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的工作方案》,面上抓整合涉农资金、集中财力攻坚,重点打造“七条产业示范带”,稳定贫困人口经济上的持续来源;点上抓“一村一策、一户一法”,推开三年实现3.92万贫困人口全部脱贫的良好开局。
  从抓物质文明到抓精神文明,围绕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启动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和诚信榆阳建设,高标准建设公共文化服务中心,建好革命烈士陵园英烈展览馆、张季鸾纪念馆、治沙连展览馆、邓宝珊故居四大爱国主义思想教育新基地,守护好全区人民的精神家园。
  从抓管理到抓治理,出台全面推进法治榆阳建设实施意见,把重大决策、信访维稳、安全生产等各项工作都纳入法治轨道。构建以信息化为支撑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公众安全感满意度实现“七连升”,建成省级平安示范区。认真总结推广金阳社区“三化三结合”管理服务模式,推出崇文路“三官一律进社区”、青山路“十二项服务进网格”、新明楼“微服务”、上郡路“大学生村官服务队”和航宇路“田园式管理、禾苗化服务”等一大批先进模式,实现了政府治理和社会调节、居民自治的良性互动。
  一种责任体现担当
  ——以从严治党构建引领发展新格局
  干好榆阳的事情,关键在于区委始终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抓班子、带队伍,强基层、正党风,形成党建引领经济社会科学发展的新格局。
  好班子、好干部是选出来的,也是管出来的。2013年,区委组织工作会议明确,选用干部要严格执行《条例》、按政治规矩办事,讲文凭不唯学历、讲民主不唯选票、讲资历不论资排辈,重用不畏艰难、不避矛盾、不怕惹人、不计名利、不念荣辱,敢于坚持原则、敢于动真碰硬、敢于直面矛盾、敢于下茬执行、敢于担当负责的干部,向全区领导干部树起了标杆。为了把好干部用起来,率先推行“干部推荐提名责任追究制度”,严把选人用人关口,全面推行干部考核末位淘汰制度,引导各级领导干部向忠诚、担当、干净看齐。
  好党风是抓出来的,也是带出来的。在榆阳区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动员大会上,明确指出全区党员干部“信念上不坚定、理论上不学习、事业上不进取、责任上不担当、纪律上不严明”的“五不”问题,一场以上率下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和整治“四风”活动,在全区两万多名党员干部中分批次逐级展开,专项整治了文山会海、评比表彰泛滥、超职数配备干部、违规借调、吃空饷、企业协会兼职等一批顽瘴痼疾,建起了领导干部学习培训、严格党内政治生活、群众办事干部代办制等管用的制度,强化了不良作风的刚性约束。
  在“三严三实”专题教育中,以高质量的领导讲党课开题亮相,明确了领导干部践行“三严三实”,必须做好“树信仰、正党风、理思路、保稳定、敢担当、多商量”六件事。把“三严三实”教育融入领导干部经常性学习培训中,着力把区委党校抓成干部培训的主阵地、干部培养的大熔炉、党委决策的大智库、理论宣传的排头兵、对外宣传的新窗口和组织建设的主抓手,前所未有地重视党性党风党纪教育,坚持不懈地筑牢思想建党基石。
  强基层、正党风更要敢于扛责任、敢于下硬茬。2015年初,以区委“一号”文件制定出台《关于加强和改进全区党建工作的实施意见》,从思想政治建设、干部队伍建设、基层党组织建设、严肃党内政治生活、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五个方面明确了18条硬措施,创新和完善了一系列管党治党的硬制度。把守纪律、讲规矩挺在前沿,从严落实党风廉政建设党委主体责任和纪委监督责任,直面省委巡视反馈意见,从选好用好干部、纠正损害群众利益的行为、强化权力运行制约监督、查处违纪违法案件等关键节点上,列出了33条责任清单;提出“纪委要三转、党委必须转,下级要三转、上级要先转,围绕发展转、才能正确转”的“三转”工作思路,调整机构设置、清退议事机构、内设机构派驻机构融合式改革等工作全部落到了实处,进一步营造出人心思进、政令畅通、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