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农村市场体系滞后、农产品流通渠道单一的问题,已成为阻碍我市农村经济健康发展、影响农民增收的一大难题,市人大代表认为——
从农村电商平台打出榆林品牌
近年来,我市将农业作为立市基础、农民增收的支柱产业,农业地位获得了历史性突破,榆林市正成为陕西的第二大粮仓,优质农产品更是享誉大江南北。但是,受重生产、轻流通传统思想的影响,我市农村市场体系滞后、农产品流通渠道单一的问题,已成为阻碍我市农村经济健康发展、影响农民增收的一大难题。
在当前智能手机普及和“互联网+”的背景下,电子商务的迅猛发展正催生出新的“三农”发展思路,各地都在积极探索利用电子商务平台实施农产品和特色商品的交易,以低成本、高效率、无地域界限等优势,给本地农产品流通注入新的生机和活力。
基础条件薄弱——
农产品电子商务待发展
据调研,我市农村电商目前存在以下问题:一是绝大多数农业电商企业对电子商务的认识,还停留于在天猫、淘宝、京东等商业平台上开店或发布商业信息,没有设立专门的电子商务运营部门。电子商务从业人员普遍没有受过职业培训,对网络店铺立体营销、信息采集和发布、市场行情分析和反馈等营销手段缺乏系统认识,阻碍了农产品电子商务的发展。二是我市有大量优质的农产品,但缺乏对产品的深度挖掘和品牌包装策划,有产品优势、无品牌优势,没有形成互联网品牌效应。三是个别企业虽设立专门的电子商务部门,且投资数百万元自建了电子商务平台,但因缺乏具有实战经验的运营团队,致使平台运营成本高,成交转化率低,用户关注度不高,不仅没有取得预期效果,而且给企业发展背上了沉重的包袱。四是我市农产品电商基础条件薄弱,缺乏真正立足本地,承接企业网络渠道外包业务的、有实力的、专业的第三方代理性质的电商服务企业,大多侧重于将质优价廉的商品买进来,欠缺将特色农产品卖出去的运营能力。五是有关对农产品电子商务产业发展的政策扶持力度不够,对农村电子商务发展的引领作用没有充分发挥。六是我市农村电子商务缺乏完整、畅通的物流渠道。除中国邮政外,顺丰、圆通等快递企业的营业网点最多只设到县城和个别重点乡镇。农民即使有电子商务的需求,也无法得到满足,更谈不到农产品的网上销售了。同时,快递物流费用偏高,不利于农产品的网上销售。
整合优势产品——
加快农村电商平台建设
市人大代表闫磊认为,发展电商平台可以让产品覆盖面更广。以老闫家瓜子为例,去年线上销售占比达到四分之一,且80后、90后是目前消费的主力群体。对他们来说,网购是新常态,所以要抓住这些人的购买力。他建议,政府应着力扶持本地有实力的电商企业加快农村电商平台的建设,整合优势产品,打造“大榆林”网络营销品牌。
他建议,应该大力引导扶持具有农产品电商营销能力的企业集中推出榆林农产品品牌,合理布局农产品电子商务发展区域,选择重点产品,发挥原产地保护优势,强化诚信监管,为发展创造良好条件。有关部门应在农村电商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加大投入,为农产品电商发展提供优质的服务,完善农产品物流配送体系,建设县级区域物流配送中心,在产业区设立分拣中心,吸引物流快递入驻。有序推进“特色中国榆林馆”的建设。“特色中国馆”是阿里巴巴的一个频道,先建省馆再建市馆,陕西省馆已建立,榆林馆还没有。继续依托淘宝、京东第三方电商大平台,推进我市农产品走上品牌化、系统化电商销售道路。积极培养电子商务人才,鼓励发展专业培训机构。要把电子商务列入农民实用技术培训内容,创办农村青年电商创业孵化基地,引导农业主体、返乡青年、大学生村官、转业转岗农民开展电商创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