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间,农民在忙碌地收获马铃薯 周鑫俞摄
沃野农业开发有限公司负责人李林军在设施大棚内查看马铃薯长势 宋欢摄
定边县荣民光彩医院住院部 宋欢摄
白泥井镇设施大棚内的葡萄 宋欢摄
蓝天白云下,一条条整洁宽敞的村道,一排排极具特色的民宅,一个个意气奋发的村民,描绘出一幅今日白泥井镇的美丽画卷。这一切的变化,得益于精准扶贫。
“这几年,我们村里靠着几样产业的带动,村民的房子宽敞了,腰包鼓了,思想也有变化了。”定边县白泥井镇公布井村高玉成满面的笑容让我们真切感受到他心底的喜悦。白泥井镇依托当地的特色优势产业,借助专项扶贫款,一方面做强做大传统的种植养殖产业,一方面求突破求创新,培育新的后续产业,村民的日子一天比一天过得滋润。
党员带头群众参与 打通精准扶贫“最后一公里”
公布井村位于定边县白泥井镇西侧10公里处,全村土地面积辽阔,村内生态环境较差,土地沙蚀化、盐碱化严重,是全县87个贫困村中扶贫村之一。全村贫困户达53户183人,自然环境条件差、基础设施滞后、产业发展单一等众多问题成为严重制约当地发展和群众生活的“瓶颈”。
自精准脱贫工作开展以来,定边县建立“一抓三包”精准脱贫责任机制,选拔87名干部担任贫困村“第一书记”。定边县农商行的张海生自担任白泥井镇公布井村“第一书记”以来,多次来到村里走访调研,和农民拉拉家常,叙叙村情,和村民沟通感情,“只有彻底了解农民生产生活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才能从根本上帮助他们脱贫致富。”张海生始终坚信:只要农民思想上有了冲劲,其他问题就都不是问题了。
为把扶贫工作做到百姓的心坎里,公布井村坚持“精准滴灌”,前期开展精准再识别,因地制宜,因户施策,充分利用上级扶贫资金,将有限资源用在“刀刃”上,确保真扶贫、扶真贫。
县乡各级帮扶干部根据公布井村先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和农业基础,帮助公布井制定了《公布井攻坚作战图》,制定四大脱贫帮扶措施:光伏扶贫、移民搬迁扶贫、现代农业园区扶贫和养殖畜牧产业扶贫。因地制宜、精准对接的帮扶思路,让贫穷的公布井村群众看到了希望、增强了信心,鼓足了干劲。
随之,一场以大力实施移民搬迁工程,加快基础设施建设为引领,全面推行现代农业发展,力争如期全面脱贫的精准扶贫攻坚战役全面打响。整合扶贫、水利、农林等部门的帮扶资源,公布井村实现每户移民搬迁一套新房,贫困户住新房不出钱,顺利实现“安居梦”;贫困户发展设施大棚种植,县财政补贴每棚2000元,荣民控股集团补贴1000元,农民自筹2600元,共同搭建起发展现代农业的“快车道”;金融扶贫让建档立卡的贫困户每户可申请到1-10万元的贷款,有效破解贫困户发展资金短缺“瓶颈”。
如今的公布井村移民搬迁的绿化、亮化、硬化已全面完成;无线电视信号户户通,天然气已实现通用,金融信贷全覆盖,医疗救助实现全覆盖……一系列变化,让公布井村民多年的夙愿得以实现。
在移民搬迁落实到位的同时,一项项富民产业的落地生根,让公布井村群众的腰包渐渐鼓起来。全村引进3.3万亩光伏园区,目前8家企业开工建设,光伏园区建设为公布井村民带来人均10万元的收入;公布井村同时建设6000亩大型农业示范园,为村民无偿提供技术服务,辐射带动周边农户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建成万只养羊场1个,千只养羊场4个,大力倡导发展羊子产业。大棚种植和羊子养殖发展成为当地群众增收的“金钥匙”。
现如今,公布井村建立乡村便民服务站,让网货下乡,农产品进城,便民服务站承揽发布农产品买卖信息、定购农业订单、帮助金融转账、处理违章等系列服务,公布井村村民思想上正发生着悄然无声的变化,原汁原味的农特产品也插上互联网的翅膀,远销各大城市。
政企合力 为农民“造血”生财
“飞沙走石家无粮,人老几辈住坯房。满村光棍没婆姨,有女不嫁海则梁。”这是过去白泥井镇海则梁村的真实写照。2000年前后年人均纯收入不足500元,2015年却突破了5万元。这其中,土生土长于海则梁村的史贵禄和他一手创建的荣民控股集团,绝对堪称白泥井镇精准扶贫工作的功臣。
荣民控股集团创建于1999年,作为一家集现代商贸物流业、文化产业、现代农业等于一体的大型民营企业。多年来,该公司坚定“奉献为荣、忠诚为民”的办企理念,发扬“致富思源、富而思进、扶危济困、共同富裕、义利兼顾、德兴并重、发展企业、回馈社会”的光彩精神,始终将光彩事业作为企业的一项重要使命,加大资金、人员等各方面投入,有效保障了企业发展与光彩事业双丰收。
据统计,截至今年7月份,荣民控股集团已累计投入1.5亿余元,用于白泥井镇的扶贫工作。其中,荣民光彩小学吸纳了全镇500余名学生免费就读,荣民光彩医院实现了村民免费医疗。从今年起,该公司还将加大力度,在全镇范围内推进全民医疗救助、贫困户贴息贷款、人均一个蔬菜大棚补助1000元全覆盖。
定边县也于今年年初制定了详尽的脱贫攻坚工作安排。除向建档立卡贫困户发放建设蔬菜大棚补助(每棚2000元)、畜牧产业补助(每户2000元),并落实民生兜底政策外,定边县政府还与荣民控股集团共同出资5000万元作为贫困户小额信贷担保基金,由定边农商行放大10倍,向建档立卡贫困户发放5亿元的扶贫贷款。
正是得益于金融信贷扶贫政策,白泥井镇公布井村贫困户冯爱军才得以在一穷二白的情况下,投入16万元新建起10座拱棚。“2棚芝麻香瓜卖了2.4万元,1棚西瓜卖了8000多元,7棚辣椒的头茬也卖了上万元。再加上大田西瓜、玉米及羊子养殖收入,预计家庭年纯收入可突破10万元,今年就可退出贫困户行列。”冯爱军说。
倾力发展现代农业 让老百姓“富起来”
“白泥井镇现有水浇地26万亩,其中,设施农田1.63万亩,已经形成高产玉米、辣椒瓜菜、优质马铃薯、羊子饲养四大主导产业,是定边县主要的蔬菜生产基地,粮食生产基地,羊子生产基地,区域农产品集散加工基地。”陪同我们采访的白泥井镇副镇长王伟宇自豪地指着大片的马铃薯种植基地向我们介绍道,目前,白泥井镇已经建成国家级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1处,省级现代农业示范园5个,市级现代农业示范园4个,被农业部命名为全国“一村一品”示范镇,被陕西省政府确定为现代农业示范区,被榆林市政府确定为市级重点建设小城镇之一。
去年,白泥井镇通过推进规模化种植、实施“白泥井”品牌战略、完成5万亩高标准科技示范田建设,再度实现了现代农业发展的新突破。
李林军,提起他的名字,白泥井人可谓无人不知、无人不晓。从注册资本仅有10万元的助民大棚蔬菜专业合作社起步,短短数年时间,李林军便将公司发展成为集试验研究、农业示范、生产服务、物流配送、生态养殖、休闲观光于一体的农业龙头企业,每年7000万株的育苗规模,在陕西省内首屈一指。
“除给农户提供种苗培育、科技培训服务外,鉴于设施农业投入较大的情况,我们也在不断总结市场规律,实现科学种植,帮助农户规避市场风险。”李林军说,目前他的公司正在白泥井镇1.6万个蔬菜大棚中尝试推广“前茬西瓜、中茬香瓜、后茬辣椒”的种植模式,并着手开展秋季菠菜种植试点,依托陕北相对特殊的气候条件,帮助农户错开各类大棚果蔬的集中上市期,最终实现经济效益最大化。
“我们全村有830多人,种植的拱棚却有1200多个,可以说人手一棚还有富余。去年我家建了9座拱棚,实现纯收入10余万元。为此,今年我又扩建了4座拱棚,种的是西瓜、香瓜、地膜玉米和大田辣椒,收入估计比去年还要高。”先锋村科技示范户曹彦春说。
但愿苍生俱温饱,不辞辛苦入山林。扶贫开发,既是重大的责任,更是厚重的担当。我们欣喜地看到,定边县白泥井镇正以扶贫开发的新模式负起这伟大的担当,挑起了这份重任,并以合力攻艰克难的无畏精神续写精准扶贫的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