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日的塞北高原,天高云淡,位于陕北之北的靖边处处充满生机:金灿灿的玉米堆满谷仓,灯火璀璨的能化园区日夜运转,美丽的丹霞笑迎八方来客,迎风转动的大风车温暖万家灯火,民营经济在逆境中砥砺前行,新常态下的靖边,处处展现出一种向阳生长的新姿态。
靖边地处毛乌素沙漠南缘,属于中原和草原文化的交融地带,这是一块神奇的土地,她古老而又年轻,神秘而又美丽。历史中的靖边从仰韶、龙山时期一路走来,她在残痕瓦砾中印证了人类的烟火,文明的起源;她从秦直道一路走来,目睹了边疆要塞的战火硝烟、英雄轶事;她从古代丝绸之路的驼铃声中一路走来,讲述了丝路中国的繁华往事、邦国往来;她从神秘的大夏王国走来,经历了一个匈奴民族的崛起与幻灭;她从红色的“小河会议”走来,沐浴了革命理想的忠诚洗礼;她从绿色的林海中走来,交接植树造林的历史接力棒,涌现出牛玉琴、齐军祥等一大批忠诚的绿色守护者;她从秉承毛泽东“实事求是、不尚空谈”的理念中走来,鞭策着历届县委书记铭记坚守。
如今的靖边,在历史的积淀中厚积薄发、奋发有为。在危机重重的“十二五”,全县人民团结一心、顽强拼搏,奋力开创了经济社会发展新局面。2015年,靖边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66.84亿元,是2010年的1.1倍;完成财政总收入106.28亿元,是2010年的1.9倍;完成地方财政收入18.7亿元,是2010年的1.6倍;城镇、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到29577元、11058元,分别是2010年的1.74倍和1.9倍,超过全省、全国的平均水平;县域经济实力位居陕西省前列、西部十强。
面对充满挑战的“十三五”,靖边以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为总体目标,按照“党建强基、生态固本、文化引领、创新转型”的总基调,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描绘出“世界一流的能源化工基地核心区、全国知名农产品输出区、文化旅游胜地、西北国际商贸物流集散地、榆林市副中心城市”五大梦想的美好蓝图,决心以策马扬鞭的雄心壮志,实现追赶超越,再谱历史新篇章。
做强工业经济
在转型升级上求超越
靖边属于典型的能源财政,全县财政收入80%来自能源,工业是全县的支柱产业。在工业发展上,转型升级已成为靖边这几年的主攻方向。目前该县已形成以石油、天然气、能源化工、新能源等为重点的工业经济转型升级新格局,全县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五年累计达到1221.2亿元,年均增长9%。
靖边能源化工产业利用园区承担着靖边工业转型的重任。2014年6月,经过三年的建设,能化园区终于“走马上任”,八套主装置一次投料成功,实现了聚乙烯、聚丙烯等烯烃产品从无到有的历史,创造了国内大型化工装置建设、试车的新记录,至此全省期盼已久的百万吨烯烃梦想在陕北靖边变为现实,这也是全球首套煤油气资源综合利用项目。
12月19日晚,地处杨桥畔镇的靖边能源化工产业利用园区灯火璀璨。记者来到园区的成品车间,装卸工人正忙着将白色颗粒状的聚丙烯和聚乙烯产品装运上车,运往上海和珠三角等地。“不要小看这样的白色颗粒,手机、衣服、电子产品、生活用品都是它的下游产品,目前在市场上供不应求,非常紧缺,自从投产后,我们一直都是三班倒,不停的装运。”园区的装卸工人王仓告诉记者。
据了解,今年靖边能源化工产业利用园区1-11月累计生产各类化工产品161.55万吨,实现销售收入79.12亿元,实现利润7.48亿元,成为全国化工领域的佼佼者。
为何在全球经济下滑的态势下,靖边工业园区却是逆境重生,还有钱可赚?原来园区靠的是“转型牌”和“理念牌”。
所谓转型牌,就是走深度转化,转型升级的路子。靖边能源化工产业利用园区通过要素优化组合、资源优化配置、工艺优化集成等方式,将煤、油、气三种资源综合深度转化,开发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低碳合成甲醇专利技术,实现了三种工艺技术的深度耦合,高效集成,目前技术工业化进程已经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开创了资源清洁转化和石化原料生产多元化的新途径,成为延长集团进军煤化工产业,进行煤油气产业结构调整的示范性工程。
所谓“理念牌”就是充分体现了“减量化、再循环、再利用”的循环经济理念,体现“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体现环境效益和经济效益双赢的环保理念。该园区通过三种资源综合深度转化,有效弥补了煤制甲醇“碳多氢少”和天然气制甲醇“氢多碳少”的不足,达到碳与氢的最佳配比。同时将渣油裂解装置的富氢气、富甲烷气作为甲醇装置的原料气和燃料气,提高了资源利用效率,为我国乃至全球的化工产业升级开辟了新路径,已被国家发改委和联合国等组织确定为“清洁煤技术示范推广项目”。同时该项目建设的废水“零排放”系统,为在生态脆弱地区发展能源化工产业走出了一条环保与经济共赢的新路子。
谈到靖边能化园区的未来,县委书记刘维平描绘出一幅气势恢宏的工业蓝图:“靖边将按照大集团引领、大项目支撑、园区化承载、集群化推进的总体思路,坚持油气煤盐综合利用、优势互补的原则,形成以能源、有机化工产品、合成材料为核心的横向耦合、纵向闭合的能化产业链,将靖边能化园区打造成投资过千亿元、产值过千亿元的高端低碳能源化工综合利用产业基地和循环经济示范区,同时以中小企业创业园为主阵地,建立塑料产业集中区,延长聚乙烯、聚丙烯产品下游产业链,形成以产业链为纽带、上下游企业协同发展、具有比较优势和自身特色的塑料产业体系,打造西北地区重要的塑料产业基地。争取在工业转型上争先进位,实现追赶超越,走在全省前列。”
除了在传统油气产业上转型升级,靖边把目光早已投向可再生的新能源战略领域。今年11月18日,靖边再获全国新能源产业百强县第五位,率先建成全省首个“太阳能光伏产业示范园区”和“百万千瓦风电基地”,风能、太阳能发电在建和并网装机总容量达到186.3万千瓦。下一步靖边将继续壮大新能源产业规模,大力扶持新能源配套产业,把新能源产业打造成集新能源发电、特色旅游、低碳教育、产品研发和农光互补的五位一体示范产业,力争新能源发电装机规模达到300万千瓦。
提升农业效益
在供给侧上求超越
“陕西农业看榆林,榆林农业看靖边”,这已成为普遍的共识。
8月15日,正值“中国靖边蔬菜节”,一袋袋清洗干净的红萝卜似待嫁的姑娘成为一道靓丽的风景线,这些萝卜在发车仪式启动后将被远嫁日本、韩国、新加坡、迪拜等东南亚国家,最终成为异国他乡餐桌上的美味佳肴。
为何小小红萝卜竟能漂洋过海,这与该县红萝卜在市场上的好口碑是离不开的。“我们的红萝卜因为口感、水分、甜度、外观都达到海外市场的需求,去年的红萝卜在地里就被高价订购一空了,好品质成为我们在市场上立足的最大资本。”东坑镇副镇长闫志奇自豪地说。据闫志奇介绍,去年光红萝卜一项东坑镇的销售额就达4亿多,这比传统产业的效益高出5倍,其中伊当湾村的种植户平均收入达到20万元左右,村民殷海权说;“没想到红萝卜竟会让我们一夜暴富,真是做梦也没想到。”
在蔬菜节上出尽风头的还有万科农业的各种菌菇。在蔬菜节期间,一盆外观漂亮、造型独特的巨型灵芝吸引了观众的眼球,这是万科农业用三年的时间研发成功的高端菌菇。“我们是陕北第一家掌握该技术的企业,有了这个技术,万科在高端菌类市场上才更有竞争力”万科农业的老总佘成录一边指着他的灵芝一边自豪地告诉记者。
发展绿色农业,一直是佘成录的创业梦想。2011年,身为农民的佘成录返乡后,发现大量的秸秆被农民焚烧浪费掉,而农民赖以生存的土地却在化肥和农药的作用下日益破坏,他思谋着如何才能让农民的秸秆变废为宝,将有机的东西回归土地,只有土地安全了,根源绿色了,才能生产出真正安全绿色的食品。
抱着这样的初衷,开启绿色农业新时代的万科农业便应运而生了。万科农业将农民的秸秆回收起来,通过现代的流水工艺生产出绿色、安全、健康的杏鲍菇,然后将杏鲍菇生产后的废料加工有机肥,将有机质还原土地,彻底改善土壤,还原土壤肥力,实现变废为宝、循环利用。
因为是绿色健康产业,万科杏鲍菇在市场上很受欢迎,主要销往榆林、西安、宁夏、内蒙古、北京等地,去年实现纯利润570万元。为了延长产业链,生产出老百姓最放心,最信赖的有机肥,他从俄罗斯、加拿大请来专家进行技术上的指导,力争将品质做到精益求精,安全放心,同时大力推广普及有机肥,通过改善土壤来改善农产品的质量根源。
不管是漂洋过海的红萝卜、还是万科农业的杏鲍菇、有机肥,都是靖边加快供给侧结构改革的有益探索。
近年来,靖边县全面提升农业效益,大力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在农产品的供给结构、质量、效益上做文章,全县农业呈现出骄人的发展成果。靖边先后被评为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全国职业农民培育试点县、全国粮食增产模式攻关试点县,农业机械化率达到62.5%,位居全市第一、全省前列,23个名优产品荣获省级以上著名商标,靖边羊肉、靖边苦荞等7个农产品成功申报为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靖边马铃薯成为榆林市首批国家生态原产地保护产品,建成各类农业园区32个。五年来,农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2.4%,达到20.9亿元,是2010年的1.8倍。
在今年靖边“两会”上,县长贺湘如在政府报告中绘出“四个农业”的清晰路线图,为加快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保障供给侧改革全面“保驾护航”。即打造职业农业,大力培育合作社、家庭农场、职业农民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推动农业生产和经营向职业化、多元化发展。打造科技农业,加强农业技术培训,引进农业新品种、推广新技术,充分发挥农业园区引领示范作用,大力推广新型实用农机具,建成全国农业机械化示范县和全程机械化示范县。打造品牌农业,做好农产品质量检测、“三品一标”、生态原产地认证以及质量追溯体系建设,提高农产品质量,扩大品牌影响。打造市场农业,健全农产品市场服务体系,在农产品宣传、包装和推销方面狠下功夫,积极发展订单直销、连锁配送、电子商务等现代流通模式,提升农产品市场占有率和竞争力。打造融合农业,大力发展农畜产品深加工、休闲度假、旅游观光等产业,促进种养加销一体化,实现一二三产业的融合发展。
挖掘文化旅游资源
在提速发展上求超越
11月5日,对于靖边来说是一个值得纪念的日子,30多位国内专家学者齐聚靖边为阳周故城“正名”,专家学者初步认定靖边县杨桥畔镇瓦渣梁所发现的古城遗址就是阳周故城。
“靖边丰富的文化历史资源绝不是散珠碎玉,而是一串璀璨夺目的珍珠项链,将推动靖边乃至榆林从文化边疆走向文化中心、文化主流。”
在当天的专题研讨会上,这些震撼人心的“好声音”,让靖边对自己的历史文化资源有了一个重新的认定,重新的坐标。一夜间关于《陕西靖边发现阳周故城遗址》的文章刷爆朋友圈,靖边人民的文化自信从未如此高涨。
依托如此厚重的旅游文化资源,靖边提出“建设文化旅游强县”,把旅游培育成为对外开放中的先导产业、第三产业中的龙头产业、后续产业中的支柱产业。目前,小河会议旧址成为榆林市首个AAA级红色旅游景区,统万城国家遗址公园、龙洲丹霞地貌景区、清凉寺、镇靖古堡等特色景区在快马加鞭的建设中。靖边“五大旅游名片”的知名度和影响力不断扩大,年接待游客突破50万人次,靖边的旅游大有可为。
今后,靖边将不断创新开发运营机制。建立“政府主导、市场运作、企业参与”的景区开发新机制,通过市场机制招商引资、多方筹资,采取BT、PPP等模式,积极引进陕文投、秦万里等实力雄厚的旅游开发集团,以运营水平的提升促进旅游效益的增加。
打造精品旅游项目。打造以统万城为主的历史文化旅游;打造以小河会议旧址和青阳岔革命旧址为主的红色旅游;打造以龙洲丹霞地貌为主的自然景观旅游;打造以大漠绿洲为主的特色休闲旅游;打造以镇靖古堡、阳周故城、西涧丹林、金鸡沙、神树涧、神水沟为主的特色乡村;打造以“三边”传统文化为主的民俗文化旅游,将剪纸、跑驴、霸王鞭等融入到三边民俗风情游。加快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吃、住、行、游、购、娱”要素,在县城建设旅游服务中心一处,打造地方特色一条街、地方风情一条街,全面提升旅游服务水平。主动融入旅游大格局,加入了丝绸之路旅游城市联盟,融入到全市旅游和周边旅游的圈子里,实现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旅游合作共赢,努力将靖边建成陕北文化旅游强县。
加快商贸物流
在现代服务业上求超越
汉代的靖边是丝绸之路的必经之道,也是重要的关口要塞,北宋名将范仲淹曾在此驻兵把手,今日的靖边是“承东启西,联南通北”的“旱码头”。凭借着区位、交通、资源等方面的优势,靖边从整个丝绸之路国际国内物流畅通的全局出发,把全县的发展主动融入与“一带一路”战略盘子,加快发展商贸物流产业,全力打造西北商贸物流集散地,让靖边成为“一带一路”上必不可少的串珠。
靖边在发展商贸物流上采取三步棋战略:
第一步棋加快建设现代物流园区,为现代服务业建立货运“码头”。采取统一规划、分期实施,统一管理、分块运营的模式,把靖边现代综合物流园区建成集货运枢纽型、商贸服务型、生产服务型和口岸服务型为一体的综合型物流园区,规划公铁联运区、商贸交易区等八大功能板块,最终实现年贸易额200多亿元,流通加工100亿元,解决就业5万人。目前蒙华铁路动工修建,太中银铁路靖边煤炭集运站一期工程、康隆国铁物流中心等项目加快推进,为物流经济发展提供更加广阔的前景,商贸物流园区也在紧锣密鼓的建设中。
第二步棋加快发展电子商务,为现代服务业插上科技的翅膀。鼓励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大力发展“互联网+”产业,实现线上线下联动发展,催生新业态。实施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项目,建设一个县级电商公共服务中心、10个乡镇电商服务站,建成集生产、加工、包装、销售为一体的产销链条,集网络、仓库、运输、配送为一体的物流链条,集政府、协会、公司、农户为一体的运营链条。目前靖边已成功入选国家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建成电子商务公共服务中心1处,引入快递企业23家,发展各类电商企业100多家,开通网店6000多个,形成覆盖县、乡、村、三级的电商网络系统。
第三步棋加快实施城市共同配送工程,为现代服务业织就商业配送网络。合理规划和布局城市物流节点,优化物流配送组织方式,引导和推进批发、零售、第三方物流企业供应链模式创新,培育一批运营规范、技术应用水平高、管理有序的商贸物流示范企业,形成布局合理、运行高效、通行有序、绿色环保的城市配送网络体系。已新建成居然之家、新华百货、全家福等一大批专业市场和商贸城,城区人气商气加速集聚,城市的聚集能力在全面凸显。
建区域副中心城市
在内涵式发展上求超越
漫步在靖边街头,街灯璀璨的城市夜空、流光溢彩的立交天桥、宽阔笔直的市政大道、美轮美奂的文化广场、温婉秀美的芦河玉带……无不让你觉得这个占地32平方公里的城市处处跳动着美丽音符。
生活在靖边的市民能明显地感觉到,这两年靖边县的巨大变化:龙山路全线贯通、综合文化广场投用、地下停车场全面竣工、城市公共自行车投入启用、城市地下排水系统贯通、五台森林公园建成开放、城市运动广场开工建设……这些变化,就像一颗颗熠熠生辉的明珠扮靓靖边的容颜。
如今的靖边,已不再满足于装扮美丽的外表,而是把更多的精力放在城市的内涵建设上,靖边将围绕打造榆林市副中心城市和陕北第三大区域性城市这一目标,力争到2020年城镇化率提高到70%。提出建设宜居、智慧、海绵型城市,让城市变得有温度,有智慧、有容量、有灵魂、有气度,让广大群众由衷地产生自豪感、幸福感和归属感。
建设宜居城市,让群众获得更多幸福感。由“外延式扩张”转向“内聚式发展”,以建设森林公园、草滩湿地、城市绿地和城中河治理等为重点打造优美的城市自然环境,以建设博物馆、体育馆、图书馆、电影院、城市运动公园、文化艺术中心等为重点打造有品位的城市人工环境,以打通“断头路”、改造棚户区和完善教育、卫生、交通等公共服务体系为重点打造优质的城市设施环境,以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加强公共安全防线、营造浓郁文化氛围为重点打造良好的社会人文环境。
建设智慧城市,实现共享式发展。智慧城市是发展趋势,能否率先建成智慧城市,关乎一个地区能否鹤立鸡群,抢占新形势下发展战略的制高点。靖边将加快编制智慧城市建设规划,以信息共享平台建设和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技术创新和应用为抓手,以实现包容性增长、共享式发展,大力实施智慧政务、平安城市、智慧园区、智慧医疗、智慧教育、智慧能源、智慧社区、智慧旅游、智慧农业九大工程,加速推进靖边迈入全国智慧城市行列。
建设海绵城市,加强城市的“吞吐”功能。转变以前城市雨水“快速排除”和“末端集中”的理念,在人行道、广场和停车场等铺装透水性地砖;建设集雨型下沉式绿地,修建雨水收集设施,实现水资源自然积存、自然渗透、自然净化;严格实行雨污分流管网排放,建设污水再生利用设施;保护、恢复和改造河坝水域、湿地并加以利用;加快芦河治理步伐, 靖边的五大梦想,不是机械地相加,而是相互联系、有机统一的整体。如果把靖边的发展比喻为一架远航的飞机,那么商贸物流是机身,它起着组织连接各个产业的作用;现代农业和能源化工是推动发展的两翼,文化旅游产业是引领发展的机头,区域副中心城市是承载五大梦想起飞的起落架。
在五大梦想的召唤下,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引导下,相信靖边这架远航的飞机将迎着2017年崭新的阳光,吹响“追赶超越、绿色崛起”的嘹亮号角,展翅高飞,搏击长空,迈向新的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