榆林市委近期提出“决不能简单地拿资源换取GDP”“扶持能化产业的后端、抑制前端,以最少的资源换取最大的经济社会效益”,这是煤炭开发三十多年来,榆林能源经济转型前所未有的决心。
榆林能源经济的现状如何?如何告别简单的资源输出,走向高效利用?
在榆林能源化工基地提出建立的第20个年头,记者走访了榆林主要的能化企业。
现状:80%原煤外销
一列列运煤车有节奏地驶过神木店塔的黄土山峁,向东驶去。每一列匆匆驶去的专列上,是一千吨高热值、低硫、低磷、低灰的榆林煤。在昼夜不停的运煤专线上,榆林一年外运煤炭1.5亿吨。
在神盘公路、府店公路、210国道、包茂高速上,一辆辆山西、河北、河南、陕西牌照的运煤卡车首尾相连,望不到头,并且这种场景四季如一……
原煤外运、外销,自从榆林煤炭开发以来,就始终是这片土地上的经济主旋律。
2016年,榆林市煤炭产量3.6亿吨。据榆林市煤化工产业促进中心统计,除了发电燃烧使用之外,全市加工煤炭近6000万吨,仅占全市煤炭产量的16.6%。加上发电厂所用煤炭,全部转化煤占煤炭产量的20%。
作为当地最大的煤炭企业,榆林能源集团2016年产煤2279万吨,其中内部电厂用煤83万吨,占比3.64%。2017年,榆林能源集团加大了转化利用,上半年产煤1117万吨,电厂转化65万吨,所占比例提高到5.84%。其他的都以原煤销售出去。
由于发电厂将煤直接燃烧掉了,丰富的化学元素并未利用,因此许多业内人士认为,对于被称为最好的化工煤的榆林煤来说,用来发电并不能称为高效利用。陕煤化集团副总工程师张相平认为,对于榆林煤炭来说,更多地利用化学元素,或者将其转化为另一种清洁能源,资源利用率更高,排放更低,才能叫高效利用。
作为榆林和全国的第一产煤大县(市),神木市2016年生产原煤2.2亿吨,除了少量用于发电之外,真正用于加工的方式主要有两种:干馏生产兰炭、煤焦油,气化制造甲醇。其中兰炭产业加工原煤3360万吨,生产甲醇加工原煤108万吨,加工量占煤炭总产量的16%。
国内首个百万吨间接液化煤制油企业靠卖煤盈利
8月8日,国内第一家百万吨煤炭间接液化企业——兖矿陕西未来能源化工有限公司投产两周年之际,举行院士、专家参与的现场调研会。投产两年来,未来能源生产装置稳健运行,所产的柴油、汽油产品获得了市场的肯定。
据介绍,与煤炭直接液化取得煤制油相比,间接液化生产流程长一些、成本高一点,但产品质量好,油品里没有芳香烃、硫,属高品质燃油。未来能源以其先进的费托合成技术,跻身于煤化工产业技术流派之中。
然而有谁想到,就是这样一家技术领先的新型煤化工企业,其产品——柴油、汽油、石脑油却只能保本经营,远不能达到其建厂之初预定的20%多的盈利能力。“这还因为是自有煤矿,如果是购买原料,肯定要亏损。”未来能源副总经理宋淑群说。据估算,未来能源的煤制柴油要想达到目前石化企业的盈利水平,须得国际油价接近100美元左右。
相比而言,目前每卖一吨煤,则可盈利200元左右。为未来能源配套的金鸡滩煤矿是设计产能年产800万吨、实际产能可达1500万吨的大矿。据悉,目前未来能源一年加工煤炭最多400万吨,剩余的煤炭销往省外。2016年,兖矿集团完成的利润中,超过60%来自于陕西未来能源。当然并不是来自未来能源的煤制油,而是卖原煤。
煤油气综合制烯烃资源利用率高却微利运行
煤制烯烃是新型煤化工的重要门类。目前,榆林市已经有两家煤制烯烃企业:中煤陕西榆林能源化工有限公司的60万吨聚乙烯聚丙烯工厂,延长中煤120万吨煤油气联合制烯烃。其中,延长中煤以资源互补的理念、更高的资源利用率和更低的排放,正在树立新的行业标杆。
自从2015年8月商业化运营以来,每年生产60万吨聚乙烯、60万吨聚丙烯的延长中煤,煤油气综合利用装置已经运行了两年,并且于今年上半年实现了满负荷运转。
由于煤炭所含元素里“碳多氢少”,而天然气“氢多碳少”,因此煤化工、天然气化工的资源利用都有所不足。如果能将煤炭、天然气优势互补,就可以提高资源利用率,还可以从源头上降低排放。碳氢互补正是延长中煤的理念和特色所在。
作为国内第一家煤油气综合利用企业,延长中煤的主要原料是煤、渣油、天然气。主要生产装置为180万吨甲醇、60万吨甲醇制烯烃、150万吨渣油催化热裂解、120万吨聚烯烃等8套装置。
经过两年的连续生产,延长中煤的工艺和优势已经凸显:通过资源的优化配置、工艺的优化集成,将煤、油、气3种资源综合深度转化,形成了新的低碳合成甲醇技术,弥补了煤制甲醇“碳多氢少”和天然气制甲醇“氢多碳少”的不足,达到碳和氢的优化配比,提高了资源利用率。同时将渣油热裂解装置的氢气、甲烷气作为甲醇生产的原料气和燃料,进一步提高了资源利用。延长中煤自己测算的能源转化效率可达到61.88%,碳资源利用率达55.75%,与煤制甲醇相比,能源转化效率提高16.88%,碳资源利用率提高17.74%。
综合利用更多的优势体现在排放上。据延长中煤企业测算,与煤制甲醇的先进值相比,二氧化碳、废渣、二氧化硫排放分别降低60%、61%、59%,而且实现了废水的零排放。
不过,虽然在资源利用和环境保护上成效出色,延长中煤的盈利能力却差强人意。从2015年8月到2016年底,该企业17个月销售收入144亿元,利润10亿元;2017年上半年,销售收入62.74亿元,利润6.34亿元。对于一个投资达275亿元的企业来说,这样的利润率明显过低。
兰炭产业还走在边缘产业的路上
新型煤化工在榆林转化的煤炭比例依然较少。未来能源、延长中煤、中煤榆林能化是3家仅有的煤制烯烃、煤制油企业,按设计产能一年转化煤炭700多万吨,在全市煤炭加工中最多占13%。
榆林煤炭加工占比最大的,是兰炭产业。据榆林市能源局统计,2016年该市兰炭产业消耗原煤4200万吨左右,稳稳占据了榆林煤炭加工转化量的三分之二。
但是,对于榆林当地来说最为重要的兰炭产业,并没有得到全国范围专家的认可,并没有进入“五大煤化工产业”序列,甚至还不是典型的煤化工,而是一个未得到“学院派”充分认可的地方性、边缘性产业。
神木市三江煤化工总经理尚敏说,业内所说的五大煤化工、新型煤化工,教科书都有经典的阐述,而兰炭产业是国内外教科书中没有的东西,是榆林民间自发形成的产业。因此,兰炭产业目前是“非主流”“非典型”煤化工。
煤化工的工艺路径主要有液化、气化、干馏。作为在干馏上已经摸索了近30年的兰炭产业,为何还是边缘性产业?陕西未来能源总工程师柳永兵说,因为兰炭产业对煤种要求比较高,目前除了新疆外,基本上只能用榆林煤,因此不可能成为全国性的产业,只能是地方产业。这也是兰炭产业虽然在榆林占主体,却不能成为“典型”煤化工的主要原因。
“因为兰炭主要被用于冶金,兰炭产业从一开始就被归口为冶金行业,从而与煤化工行业拉开了距离,因此没有被视为‘典型’煤化工很正常。”神木市兰炭产业办公室主任贾建军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