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4日至27日,著名宜居城市专家、中国城市国际协会会长、宜居城市(中国)研究中心主任罗亚蒙教授一行在榆林考察宜居城市创建工作时建议,把榆林市建设成为中国沙漠绿洲城市宜居典范、中国矿业城市宜居典范。
考察期间,代市长尉俊东向罗亚蒙教授一行介绍了榆林市创建中国宜居城市有关情况。他说,榆林市位于陕西省最北部,总土地面积43578平方公里,总人口370万。榆林是人文胜地、历史上的兵家必争之地,也是旅游胜地、资源宝地,被誉为“中国的科威特”。从2014年开始,榆林着手创建中国宜居城市前期准备工作,经过反复论证、对比研究,现已具备创建基础条件。一是生态环境持续改善,实现由“沙进人退”到“人进沙退”的历史性转变。全市深入持久开展“南治土、北治沙”“三北防护林工程”“三年植绿大行动”等一系列生态建设工程。2014年,全市林木覆盖率达33%,计划到2020年,全市造林面积达到2400万亩,林木覆盖率在36%以上。二是各类“创建”工作进展顺利,城市功能不断增强,市民幸福指数进一步提高。榆林先后于2013年成为省级园林城市,2014年成为国家卫生城市和省级文明城市等。目前,国家级文明城市、国家级园林城市、国家节水型城市等正在创建中。三是城区基础设施大幅改善,累计投入112亿元实施5大类232个市政基础设施项目。累计建成主次干道72条90公里,打通多条“断头路”;实施“百亿教育强市工程”,目前已建成投用学校34所,新增学位41340个,比2001年翻了一番;城区新增病床4189张,总数8704张,实现翻一番目标;建成东沙生态公园、沙地森林公园等6个大型公园,城区人均公园绿地面积由6.65平方米增加到16.6平方米。
罗亚蒙代表专家组对榆林市的宜居城市创建工作成绩给予充分肯定,并祝贺榆林市正式列入《中国宜居城市榜》预备名单。罗亚蒙认为,榆林是国务院第二批公布的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人杰地灵、特色鲜明,是典型的塞上古代军事重镇、沙漠绿洲城市和资源成长型城市。近几年,榆林在市委、市政府的有力领导下,经济社会快速发展,民生工程大力开展,城市功能日趋完善,居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为创建中国宜居城市打下良好基础,具备创建“中国宜居城市”的基础条件。
罗亚蒙说,我国有100多座沙漠绿洲城镇,普遍面临生态脆弱、水资源匮乏、沙进人退的威胁与挑战。但英雄的榆林人民经过60多年的艰苦奋斗,基本绿化固化了800多万亩流动沙丘,使当年沙临城下的塞上名城榆林人居环境实现根本改变,山青、水秀、天蓝、地绿、气爽,是人类治理荒漠化的一个奇迹。进一步做好水资源保护利用工作,以及矿区生态保护修复工作,控制好城市发展规模,实现可持续发展,把榆林建成“中国沙漠绿洲城市宜居典范”,对促进我国西北部地区同类100多个城镇保护生态环境、改善人居环境具有重大的示范意义,功在国家,利在百姓。
罗亚蒙说,我国还有100多个资源型城市,也称为矿业城市,很多已经面临资源枯竭,有的正在痛苦转型,普遍具有贫富差距较大、社会稳定性较差等共同社会问题,还有个别地方黑社会猖獗、腐败盛行。榆林市委、市政府提早注重化解矿业城市社会矛盾,已经创造了“村矿共富”“区域平衡”等很多好的经验,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努力,形成矿业城市社会和谐、稳定、均富的“榆林经验”样本,把榆林建设成为“中国矿业城市宜居典范”,对于促进提升我国矿业城市宜居水平具有重大意义。
考察期间, 在副市长艾保全主持的“宜居城市科学知识报告会”上,罗亚蒙教授为我市600多名干部作了宜居城市学术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