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上半年,我市部分重大能源化工项目建设取得新的突破性进展——
神华甲醇及下游深加工项目打通流程,榆横未来能源煤制油项目产出油品,安源煤焦油加氢项目投料试车……在宏观经济持续下行、市场需求严重不足的大背景下,这些资源深度转化项目加快建设,有力助推了我市工业结构的调整。
结构调整是全国经济共同面对的话题,也是经济发展中的一个永恒主题。今年以来,煤炭价格连续低迷和油价突现断崖式下跌的不利形势,严重影响了我市经济社会的发展,上半年全市经济增长4%,跌入10多年来最低谷。综观原因,“能源化工为主的工业经济仍然占到三产比例的近70%”。这种“一业独大”的产业结构,让榆林经济这艘“巨轮”在前行中明显动力不足,加之能化企业深度转化规模小和新能源发展缓慢,经济缺乏长久有力支撑。
结构调整,时不我待。
“困难中孕育机遇,挑战中走向转型。”我市将抓住能源产品下跌的机遇期,继续推进能源企业深度转化之路,加大开发新能源建设,推进现代农业与文化旅游的现代服务业。为此,我们必须把转方式、调结构放到更加重要的位置,持之以恒推进结构调整。
能化产业加快转型,国际水平的能源化工基地已现雏形。“用煤先取油”的创新理念,成功运行“榆林版煤制油”,一批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能源化工项目成功落地,为全市企业转型升级奠定了良好基础。
为此,要着力在“三个转化”、“三个围绕”上下工夫,推进兰炭、电石、金属镁等传统煤化工产业改造提升,不断提高煤炭综合分级利用和循环项目水平,提升煤炭资源转化的规模和科技含量,延长产业链条,增加附加值。其次推进煤炭产业向高端、清洁、绿色、低碳方向转型升级。为此要努力建设煤炭科技创新体系,着力抓好高效低碳煤炭技术研发推广和重点项目科技攻关,推进煤炭高新技术产业化。
与此同时,我市积极发展以风能、太阳能为主的新能源产业。更为可喜的是,省上规划陕西电网85%以上的风电装机和全部光伏装机集中在榆林地区,未来五年我市风电、光电装机容量将达到500万千瓦和350万千瓦,产业规模将达到500亿元。市上即将出台《光伏产业试点的意见》,启动实施10多个项目。我们要抓住良好机遇,做好用地保障和电力外送等工作,并在相关要素要件审批中,简化程序,特事特办,以实际行动支持新能源产业发展。
在能源产业转方式、调结构的同时,我市积极推进现代农业、旅游文化产业的结构调整,力争产业结构日趋合理。
榆林正成为陕西发展现代农业“希望的热土”,已有大地种业有限公司和清涧县巨鹰枣业有限责任公司两个国家龙头企业,榆林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区为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当前要在现代农业的“短板”上下工夫,重点提升农业产业化、规模化、机械化水平,积极推进土地流转,培育重点龙头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发展农副产品精深加工,集中力量打造“榆林好产品”,让农民在生产经营中获得更多收益。
“神木高家堡、绥德郭家沟等节假日车辆拥堵,游人甚多!”这是当地群众今年以来最大的感受。仅在“五一”小长假期间,两地共接待游客10多万人次,旅游收入1200多万元。我市文化旅游资源丰富,但仍与周边地市存在较大差距。为此,文化旅游业要以高家堡等旅游热点为契机,通过以点带面的方式,带动周边旅游景点发展。并依托独特的陕北文化,全力打造精品文化旅游产业,让更多群众得到实惠。
结构调整是新常态更本质的特征,等不得,熬不得,也等不来,熬不起,只能主动调、主动转。当前我市经济下行压力较大,结构调整阵痛显现,我们要紧紧抓住转方式、调结构、促转型工作重点,努力做到调速不减势、量增质更优,确保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