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8月份,市决咨委组织人员,先后深入榆阳、横山、神木、靖边、清涧等县区和10多户重点工业企业进行现场考察,并组织有关部门和各个行业单位等召开6次专题座谈会,系统地调查了信息化工作情况。
“十二五”以来,我市的信息化建设取得了长足进步,信息化组织体系建设、基础设施建设、政策环境、两化融合以及信息技术应用等方面有了较大改善。但还存在不少问题,如认识不到位、发展不平衡、人才结构不合理、投入不足、信息资源开发利用严重滞后、信息安全保障体系不健全。针对这些问题,提出如下建议:
1.加强组织领导。各级、各部门要充分认识信息化建设在当今时代的重要意义,要按照“统一规划、统一平台、统一管理,统筹资金、统筹项目、统筹协调”的总体要求,按照职责任务,加强信息化工作的组织、指导、规划、归口管理和监督等各项工作。各县(区)要进一步理顺信息化工作管理体制,按照精简、统一、效能和权责一致的原则,整合信息化管理职能,真正形成“一个领导小组决策、一个职能部门归口管理、各部门各司其职、全社会共同参与”的信息化工作格局。县区政府、各部门“一把手”要亲自抓信息化工作,及时协调解决信息化推进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
2.加大投入力度。信息化作为基础设施,需要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市政府相关部门要制定信息化专项资金使用办法和项目资金申报审批程序,要对信息化项目资金使用情况进行绩效考评,做到建设一个,验收一个,应用一个,使项目资金实现效益最大化。各县区要把信息化建设资金纳入国民经济计划和财政预算,要建立信息化专项资金来推动信息化建设。要积极吸引外资和民间资本投向信息化和信息产业,同时争取国家资金支持,逐步完善以政府投入为引导、企业投入为主体、其他投入为补充的多元化、多渠道信息化建设投融资机制。
3.加强人才培养。信息化建设过程中网络传输、平台及业务系统建设、数据库开发、网络安全等各个方面的技术性都很强,对工作人员的要求也较高,急需培养一批懂技术、会维护、通管理、精业务的复合型人才,逐步建立一支业务能力强、服务水平高,并具有灾难恢复处置能力的专业技术维护服务队伍,确保统一平台、业务系统托管中心、灾备中心等电子政务业务稳定、高效运行。各级人才管理部门要摸清底子,制定招聘、录用、引进、培育信息化中高人才的规划和方案,重点吸纳大学生专业人才。同时,对现有在岗人员制定培训教育计划,有步骤、分批次强化对各类业务人员的信息技术和操作技能培训,提高信息化运用能力,为开展面向社会公众的信息公开、网上办公和信息服务奠定基础,为“智慧榆林”建设工程提供技术保障。
4.加强项目管理。加快全市电子政务网络传输、业务应用支持、信息资源交换、信息安全和运行维护管理等标准化工作进程,规范项目论证、实施和运行维护的管理。市信息办在项目论证、立项、审查等环节,要按照“智慧榆林”建设项目的原则,不予安排各单位专网建设和业务支撑平台机房建设,避免重复建设。各县区、各部门要在业务应用、资源开发、信息处理、信息安全等方面下工夫,加强信息化项目设计、实施、测试、验收、信息维护等阶段监管,保证项目建设质量和效益,健全政务信息公开、更新和日常维护工作制度。
5.加快信息资源开发与利用。加快人口、法人、宏观经济、地理空间、自然资源等基础数据库开发步伐,实现信息资源在各政府部门间广泛共享,重点推动网上行政审批、智慧城管等需求迫切、效益明显的跨部门信息共享。建立和完善政务信息资源目录体系与交换体系等基础设施建设,为全面实现信息共享创造有利条件。
6.全力推进工业化与信息化深度融合。目前,榆林工业大中型企业基本由机械化提升为自动化,迈向信息化,这是工业实现转型升级的必然要求和发展趋势。针对一些行业、部分中型企业、特别是小微企业信息化工作滞后的局面,要采取以政策推动、企业实施、示范带动、典型引路的办法,建立信息化工作激励与约束机制,通过召开经验交流现场会、组织学习考察和开展信息化工作对标管理等多种形式,全面增强企业对信息化管理重要意义的认识,以信息化推动工业化,全面实现两化融合。
7.积极发展信息产业。榆林能源相对富集、气候条件良好、自然灾害较少,根据工信部等五部委《关于数据中心建设布局的指导意见》中的地区分类,属于适宜建设大型数据中心的二类地区,适合发展云计算、大数据产业。建议下一步积极与相关城市、企业和技术专家对接,优化投资环境,积极发展以云计算、大数据为主的信息产业。
8.加强网络与信息安全保障体系建设。要注意正确处理好发展与安全的关系,以发展为根本,在发展中求安全,以安全保发展,重点做好五项基础工作:一是逐步实行信息安全等级保护;二是开展信息安全网络评估和检索;三是加强以密码技术为基础的信息保护和网络信息体系建设;四是建立和完善信息安全监控体系;五是加强信息安全应急处理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