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委、省政府2008年12月《关于进一步促进榆林跨越发展的若干意见》、2013年6月《关于进一步支持榆林持续发展的意见》中明确要求:榆林要大力发展现代特色农业,要着力提高农业规模化、集约化、标准化、设施化和产业化水平,建设“陕西第二粮仓”。2011年1月22日陕西省十一届人大四次会议审议批准的《陕西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中也明确要求,要挖掘陕北粮食生产潜力,建设陕西第二粮仓。这是确保完成国家对陕西、对榆林粮食安全任务要求的需要,是促进“一中心两基地”建设协同发展的需要,也是促进农民收入水平提高的需要。
榆林建设陕西第二粮仓具有三大优势和三个方面的条件:后续耕地资源富集,具有进一步扩大粮食作物种植面积的资源优势。光热资源充足,雨热同季,具有发展粮食生产的优势。丰富多样的优良农作物种质资源,具有粮食作物多样化开发的优势。率先开展农村集体资产产权制度改革试点,积极推进土地流转,为粮食生产规模化发展创造了条件。大力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为解决“谁来种地”的问题创造了条件。市县区财政支农资金逐年增加,为农业基础设施条件、科技支农能力的改善创造了条件。
虽然把榆林建设为陕西第二粮仓有多方面的有利条件,但也面临很多困难和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耕地数量、质量,粮食作物种植面积均有减少下降趋势。水资源短缺问题突出。种粮比较效益偏低使种粮积极性受挫。粮食生产基础条件仍然比较薄弱。财政支持农业发展资金仍然不足。
针对把榆林建设为陕西第二粮仓的目标要求,及当前面临的主要困难与问题,全市要围绕“土、水、技、调、改、资、管”做文章。
重视“土”,严守耕地红线。在“土”字上做文章要着力抓好“保”“提”“增”。保,就是要实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严守耕地红线,确保耕地面积稳定;提,就是要大力提升耕地质量;增,就是要增加粮食作物种植面积,使全市农作物播种面积逐步恢复到1200万亩的历史最高水平。
突出“水”,保障农业用水安全。大力实施对现有灌区水利设施的修复配套,加大灌区节水改造投入,推广渠道防渗、管道输水、喷灌、微灌等节水灌溉技术,完善灌溉用水计量设施,确保渠道衬砌完好率、渠系建筑物完好率分别达到90%以上,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达到0.55以上。进一步加强小型水利建设,坚持“三水”(地表水、地下水、天上水)齐抓,“蓄、引、提”并举,因地制宜地发展机井、塘库、水窖、抽水站。积极推行农艺节水保墒技术。大力发展雨养农业。要实施水资源红线管理,确保农业用水总量零增长或负增长。建议省上把引黄工程作为建设第二粮仓的重要工程,加大投入,确保工程见到实效。
强化“技”,提高科技支撑水平。首先,切实加强粮食作物良种繁育和推广体系建设。充分发挥榆林杂交玉米、马铃薯、小杂粮制种优势,建立健全粮食作物良种育、繁、推体系,做大做强种子产业,使良种覆盖率达到95%以上,3—5年更新品种一次。其次,加强技术指导,引导农民进行全过程规范化、标准化种植,提高土地产出率、技术到位率、水资源利用率。第三,大力发展旱作农业。第四,积极开展粮食高产创建和科技入户活动,集成和展示、推广先进实用技术。第五,充分发挥农业机械节本增效和劳动力替代作用,加快推进主要作物、关键环节的生产机械化。第六,强化病虫害预测预报和统防统治,科学合理用药,降低农药用量,减少病虫害损失。
着力“调”,合理调整种植结构。要充分发挥榆林马铃薯种植的区位优势,紧紧抓住马铃薯主粮化机遇,大幅度增加马铃薯种植面积,建议种植面积由现在的262万亩扩大到500万亩;充分发挥杂粮耐旱品优特性,稳定提升小杂粮种植面积,建议种植面积由现在的140万亩扩大到200万亩;积极稳定玉米种植面积,播种面积稳定在现有的200万亩,使粮食播种面积由现在的715万亩扩大到900万亩。同时,大力促进粮改饲,调整玉米种植结构,适当调减籽粒玉米、发展青贮玉米;积极推行粮草轮作,发展紫花苜蓿为主的牧草种植,为发展千万只羊子为主的畜牧业提供充足的饲草供给,减少并节约饲料用粮,解决人畜争粮问题。
力求“改”,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要坚持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坚决不动摇。家庭经营要向采用先进科技和生产手段的方向转变,增加技术、资本等生产投入,着力提高集约化水平。要切实抓好农村产权制度综合改革试点。各级党委、政府务必要高度重视,切实加强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管理和服务。加快推进农村土地确权、登记、颁证,依法保障农民对承包土地的占有、使用、收益等权利。健全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市场,按照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引导农民以转包、出租、互换、转让、股份合作等形式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促进耕地向种粮大户和种粮能手集中,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要大力培育发展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等新型规模经营主体。
注重“资”,增加财政扶持投入。要明确和落实粮食发展目标,强化扶持政策,抓好粮食生产,建议省上设立专项基金,专门扶持榆林的第二粮仓建设。要切实加大市、县区财政对粮食生产的投入,进一步强化金融、信贷支持粮食生产力度。要建立机制,拓宽粮食生产融资渠道,吸引社会力量参与第二粮仓建设。要完善提高种粮补贴制度,调动农民群众种粮积极性。
全力“管”,切实加强领导。建议市、县区党委、政府高度重视第二粮仓建设问题,把建设第二粮仓作为抓粮食安全的头等大事来抓,把榆林建设为陕西第二粮仓纳入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十三五”规划统筹安排,并制定把榆林建设为陕西第二粮仓的专项发展规划。 (市决策咨询委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