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榆林市委员会

近四年贫困地区农村人均收入年均增10.7%

发布时间:2017-10-17 10:55 来源:本站 浏览次数:1313
【字体: 打印

   

人民网北京10月16日电 今日上午,农业部举行新闻发布会,向媒体介绍农业产业扶贫有关情况,农业部发展计划司副司长刘北桦介绍,2013-2016年贫困地区农村居民人均收入连续保持两位数增长,年均实际增长10.7%,其中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农民收入是2012年的1.52倍、2010年的2倍。

刘北桦表示,农业部认真贯彻落实总书记产业扶贫重要思想,把农业产业扶贫作为优化农业供给结构、补齐农业现代化短板、实现全面小康的重要举措,作为农业农村经济工作的大事要事,调动全国农业系统力量务实推进,取得了积极进展。贫困地区多样化的资源优势逐渐转化为产业优势、经济优势和后发优势,贫困农民腰包逐渐鼓起来了。

刘北桦介绍,2013-2016年贫困地区农村居民人均收入连续保持两位数增长,年均实际增长10.7%,其中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农民收入是2012年的1.52倍、2010年的2倍,今年上半年继续保持较好增长势头。以农业部定点扶贫县湖北恩施来凤县为例,2016年农民收入比2012年增长89.5%。

刘北桦指出,农业产业扶贫成就得益于扎扎实实的工作举措,主要体现在六个方面。

第一,产业指导取得新进展,努力实现户户有增收门路。我们坚持加强顶层设计、强化发展指导,帮助贫困地区转变发展理念、明确重点任务。农业部联合八部委印发《贫困地区发展特色产业促进精准脱贫指导意见》,组织22个扶贫任务重的省份、832个贫困县编制完成产业精准扶贫规划,分区域指导定点扶贫县、大兴安岭南麓片区、西藏、四省藏区、南疆等贫困地区编制了一批产业规划或实施方案,为产业扶贫提供了科学依据。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会同地方干部群众研究提出了产业扶贫“五个一”工作路径,即编制一个好规划、选准一个好产业、打造一个好龙头、创新一个好机制、完善一个好体系,为各地推进产业扶贫绘制了路线图。

第二,政策扶持有了新突破,贫困群众真正感到帮扶温暖。中央专门出台了支持贫困县统筹使用财政涉农资金政策,农业部在项目资金支持、一二三产业融合、一村一品示范创建、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等相关文件中明确向贫困地区倾斜。各地围绕资金整合、主体培育、金融扶持、保险服务等方面,出台了一系列针对性、操作性强的政策举措。比如,贵州省设立脱贫攻坚产业扶贫子基金,拟筹集1200亿元,重点投向贫困地区农业龙头企业、农民合作社、农业专业培训机构等。内蒙古兴安盟积极探索“政银保”金融扶贫合作方式,2017年整合财政扶贫资金6000万元,作为产业扶贫风险金存入银行并放大5至10倍,通过小额贷款向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贫困户发放贷款,同时为全盟近4万户贫困户发展农业生产等提供保证保险等全方位风险保障。

第三,市场引领采取新举措,贫困地区农产品销路更加畅通。现在没有产不出的产品,只有卖不出去的产品。针对贫困地区农产品卖难问题,我们组织贫困地区合作社、企业等农业生产主体,参加各种展销活动,支持各地打造特色优势品牌,发展电子商务,利用各类媒体加大宣传推介力度,让好产品卖得出、卖个好价钱。在第十四届、第十五届中国国际农产品交易会期间举办产业扶贫专题展,组织80多个贫困县、200多家企业参展,现场贸易额超过5亿元。今年3月,会同北京、天津组织120家企业、批发市场、经销商与环京津28个贫困县签订168项合作协议,帮助销售了一大批特色农产品。曾经藏在深山人未识的优质农产品,如今已经走出贫困山区进入千家万户。

第四,龙头培育迈出新步伐,带动脱贫能力明显增强。我们支持贫困地区培育种养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农业企业等新型经营主体,积极牵线搭桥帮助引进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一批扶贫“龙头”成长壮大、落地生根,成为带动脱贫的“火车头”。我们鼓励引导各地探索推广订单帮扶、股份合作、生产托管等龙头带贫模式,让广大贫困群众分享更多产业发展红利。截至2016年底,22个扶贫任务重的省份已发展农业龙头企业8.8万家,其中省级以上龙头企业1.2万家;全国758个贫困县(不含西藏)发展农民合作社44.2万家,带动1500多万户农户;我部100个样本贫困县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直接带动贫困人口覆盖度达到49.8%。

第五,科技帮扶呈现新亮点,支撑保障水平逐步提高。农业部门的最大优势是技术优势。我们依托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专家团队和农技推广队伍,在贫困地区开展农技服务,在7个重点贫困地区实施农技推广服务特聘计划试点。在环京津28个贫困县开展“万名农技人员进山上坝服务行动”“万名脱贫带头人培育行动”。近几年,每年都有60多人在贫困地区挂职帮扶,今年又从部属事业单位选派28名处级干部到环京津28个贫困县,开展技术指导,提高产业扶贫水平。这些举措帮助贫困地区引进了优良品种,推广了实用技术,培育了脱贫带头人,播下了致富的种子。

第六,典型引路开创新局面,产业扶贫范例推广反响热烈。农民搞产业最讲眼见为实,跟他们讲十遍,不如让他们看一次。去年,我们总结了洛川苹果、赣南脐橙、定西马铃薯3个范例,中央领导同志作出重要批示要求进一步总结推广。随后,我们在全国层面又先后遴选了广西百色芒果、贵州黔西南薏仁、河北平泉食用菌、湖北罗田黑山羊、安徽岳西茭白、河南信阳毛尖、山西平顺中药材、宁夏盐池滩羊、四川苍溪猕猴桃等10多个立得住、叫得响、推得开的产业扶贫范例,会同国务院扶贫办举办12期产业扶贫现场观摩,现场培训700多个贫困县负责同志。地方还结合实际,总结推广了200多个典型范例。这些范例都是基层的实践创造,干部群众往往一看就有信心、一看就懂、一学就会、一点就通。通过现场观摩等形式,很好地发挥了树榜样、受启发、找差距、增信心的作用,让基层干部群众真正想干、敢干、能干、会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