绥德县白家硷乡蒲家硷村以前是典型的贫困村,是一块穷山僻壤的不毛之地,村民生活非常贫困,村民的吃水、看病、住房等问题十分突出。然而现如今,蒲家硷村却是繁荣而昌盛,美丽而可爱。是什么原因让该村发生如此大的变化呢?记者获悉,原来是白家硷乡政府、新一届村委会领导班子共同努力,敢于创新、亲民爱民的结果。
白家硷乡蒲家硷村位于绥德县城南10公里处,距201国道8公里,距政府驻地3公里,全村有6个生产小组,332户,956人,现有劳动力498人,低保户90户,扶贫户8户。全村耕地面积2132亩,退耕还林474亩,坝地260亩,川地390亩,是黄土高原山区农业村庄,属县级贫困村。该村人口众多,土地少,受自然条件所限,川地极少,村民靠打工、种地维持生活,村民们生活过的十分贫困。
现任蒲家硷村的党委书记蒲宝江告诉记者:“近年来,我们新一届村委会领导班子在上级有关部门的支持下,特别是白家硷乡政府党委书记贾树林、镇长郝自华的关心下和努力下,我们大刀阔斧、亲民爱民、勇于创新、敢于实践,使得蒲家硷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现在的蒲家硷村,硬化路面、太阳能照明、安全饮水、新楼房住宅区、娱乐设施等应有尽有。”
据蒲宝江介绍,我们在村里二定渠上方至绥清公路桥修筑河堤260米,把扩出来的土地修成了一排排崭新的楼房,解决了40多户村民的住房问题;大河盐碱地改造成一片平展的复耕良田,面积约200亩,使得大部分村民有良田可种;安装了太阳能路灯118个,平均每30米一个太阳能路灯,照亮了全村。硬化了一段宽3.5米、厚18公分的生产道路2公里多,解决了村民的生产出行问题;在原来的学校校园里修建了娱乐广场和老年活动中心,晚上,在这广场里,上百名村民在喧闹鼓乐声中扭起了大秧歌,在轻捷悠扬的乐器声中做起了健身操。在村里修建了合疗点,村民买药看病足不出户,在村里就可办到,只要参加合疗的村民,在合疗点看病买药,按照国家标准,报销90%的费用。
“从前在山上破旧的老窑洞已被新崭新整齐的楼房取代,过去泥泞的土路变成了水泥路,纵横交错,四通八达,晚上还有路灯……”村民蒲五生兴奋地告诉记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