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进陕甘宁——革命老区扶贫行”今天(9月10日)我们走进榆林市横山县,截至2014年,横山县仍然有5.2万贫困人口,占全县人口的14%,他们大多集中在南部黄土沟壑山区。“横山羊肉”等当地独特的农牧业资源,正成为当地贫困群众脱贫的主要途径。
作为黄土高原与毛乌素沙漠过渡带的横山县,全县有80%的贫困人口居住在南部黄土丘陵山区。上世纪三四十年代,威名远扬的横山游击队就战斗在这里。1946年,老一辈革命家习仲勋在这里策划指挥了著名的横山起义。
夏日里,在距横山县城40多公里的艾好茆乡,记者遇到了正在种土豆的贫困户冯海江,他和当地大多数农民一样,上山种地仍然延续着最传统的耕作方式。
记者:收成怎么样?
横山县艾好茆乡牙坪村村民冯海江:收成也不行,效率肯定低了。就是靠天吃饭,老天爷(年景)好一点还可以,还能收一点。
老冯告诉记者,横山县南部山区,山大沟深、交通不便,大量的年轻人外出打工,留守在村里的中老年人生活都比较困难,很多人年平均收入不足2500元。对于他家来说,除了几亩广种薄收的土地外,最主要的收入就是靠养羊。今年他养的这10多只羊能给家里带来1万多元的收入。
横山县艾好茆乡牙坪村村民冯海江:横山的羊肉最有名的就在双城乡、艾好峁乡,拿到横山县城卖的话比城里边的贵四五块钱,我还准备好好弄几只辽宁细毛羊,把品种完全改过来,慢慢发展起来。
养羊,让像冯海江这样的贫困户,有了一份靠得住的经济来源。那么这项产业能不能培育成横山县扶贫的项目,做大做强呢?记者来到当地养羊最出名的双城乡调查采访。在远近闻名的养羊村——王梁村,宽阔的街道,整齐的新房,给人的第一印象就是:这是一个富裕村。在半山坡上的饲养场,记者见到了正在干活的王俊帧,过去他常年在外打工,现在回乡专门养羊。
记者:你感觉打工和你现在的产业哪个好?
横山县双城乡王梁村村民王俊帧:还是养殖好,我一年打工也能挣十来万块钱,挣的1块,连5毛也捞不下(生活成本高),你要算这个账。
村支书贺平,是王梁村养羊产业的带头人。他带领村民采取公司+农户的方式联合150个养羊户成立了专业合作社,按照标准化生产、科学化养殖、市场化销售的路子,把村里的羊肉卖到了西安、北京等地。2013年王梁村被确定为“白于山区移民搬迁村”,在政策资金的扶持下100多户村民住进了交通便利、居住环境好的新房。原本外出打工的村民也开始陆续返回,加入到养羊的队伍中。
横山县双城乡王梁村党支部书记羊产业合作社理事长贺平:过去养羊就是,杀猪杀羊为过年,通过我们把这个弄成一个产业链,就是老百姓见到这个利润了。
截至2014年,横山县羊的饲养量已达180万只,实现羊产业产值10.5亿元,养羊收入占到农民人均收入的一半以上,养殖业已成为当地经济效益较高,让农民脱贫致富最有希望的产业。
行走在横山县的沟沟峁茆间,我们发现横山农民几乎家家户户都会养羊,人们对养羊致富也寄予厚望。然而要培育这项产业,必须面对的现实却是,像王梁这样的专业养殖村还太少,农村的生产道路条件差、饲草不足、没有龙头企业带动等问题突出。按照横山县的计划,要在2017年全面消除贫困,当地的扶贫攻坚任务仍很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