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是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的扶贫工作新机制,是新形势下国家扶贫战略的完善和升级,目的是更好地发挥党委、政府主导作用,构建政府、市场、社会协调推进的精准扶贫开发新格局。精准扶贫,核心是“精”和“准”。首先要通过扶贫村和贫困户的精准识别,其次要做到精准帮扶,最后要强化精准管理,关键要制定精准考核方案。重点要提高扶贫精度,深入开展调查研究,着力解决发展最突出、民生最迫切、群众最期盼的问题,变“大水漫灌”为“精准滴灌”,努力在扶持对象精准、项目安排精准、资金使用精准、措施到户精准、因村派人精准、脱贫成效精准上下功夫、求实效。
定边县位于陕西省西北部、榆林辖区的最西端,地跨黄土高原向内蒙古鄂尔多斯荒漠草原过渡地带,是一个农业大县,总土地面积6920平方公里,全县辖1个街道办事处、18个乡镇、335个行政村。全县34.49万人中,有农业人口达28.2万人;辖内有贫困村87个,贫困户9910户,在册贫困人口3.71万人。这部分群众既是增收脱贫的重点,又是工作开展的难点。近年来,定边县将扶贫作为“三农”工作的重中之重,按照“三年稳定精准脱贫,五年全面建成小康”两步走战略,采取多项措施,促进贫困村、贫困户早日脱贫致富,努力实现到2017年退出贫困县行列,87个贫困村全部摘掉“贫困帽”,3.71万在册贫困人口全部实现稳定脱贫,贫困人口人均纯收入达到6000元以上及不愁吃、不愁穿,义务教育、基本医疗、住房和养老有保障的“两不愁、四保障”目标。
让真正的困难户得到帮助
开展贫困户建档立卡,全面摸清贫困现状,是开展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基础和关键。定边县按照“结对帮扶到户,脱贫计划到户,项目安排到户,产业培育到户,跟踪监测到户,效益落实到户”的“六到户”和“一户一法”的方法,摸清贫困户家庭状况,致贫原因,收入来源,收入水平等基本情况,建立基础档案,做到“底数清”;摸清脱贫门路,需要解决的主要困难,建立台账,做到“问题清”;摸清以往的扶持情况,扶持效果,提出帮扶措施,制定帮扶计划,做到“对策清”;逐户制定脱贫计划,确定脱贫时限,做到“任务清”;重点解决贫困户上学难,就医难,贷款难等问题,确保贫困户如期脱贫。同时,通过召开动员会、悬挂标语、创办宣传栏等方式,深入宣传建档立卡的相关政策和操作程序,真正做到家喻户晓,人人皆知。全县各乡镇严格按照“户申请、组评议、村审查、乡审核、县审定”的程序,公平、公正、公开组织民主评议。该县扶贫办选派工作人员巡回指导,乡镇驻村干部全程组织,各村务监督委员会全面监督,确保政策公开、规则公平、程序公正、群众公认。此外,定边县还开展了贫困户建档立卡“回头看”工作,确保建档立卡数据真实、情况准确、信息全面。
建立机制创新推进精准扶贫
定边县是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为确保扶贫工作落到实处,定边县委、县政府于今年出台了《关于贯彻落实老区“三年稳定精准脱贫、五年全面建成小康”战略的实施方案》,明确了全县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精准扶贫目标任务,落实了责任和措施,强化了精准扶贫的顶层设计。同时,将精准扶贫作为定边县委重点专项改革推进,制定了全县脱贫任务分解表和扶贫任务措施责任落实表,将任务细化分解到乡镇、部门单位,实行“签字背书”。
为深入推进全县精准扶贫工作,定边县多次组织相关县级领导和乡镇、部门负责人到周边县区学习先进,借鉴经验,取经充电。在坚持“万名干部下基层”的基础上,把加强基层组织与推进扶贫开发结合起来,从机关单位选派优秀干部,向87个贫困村选派了第一书记和扶贫驻村工作队,从派驻村实际出发,加强基层组织建设、推动精准扶贫。
启动电商扶贫和金融扶贫试点工作。面对电子网络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定边县积极把握时机,在全县范围内选择了两个乡镇作为电商扶贫和金融扶贫试点,通过教育培训、市场对接、资源投入、政策支持、提供服务等形式,将定边特产、特色产品进行有机结合,帮助一些贫困户率先走上致富道路。此外,将电商扶贫纳入扶贫小额信贷支持范围,鼓励金融机构在贫困乡镇设立服务网点,村设立金融服务代办点,改善农村网店支付、结算等金融服务条件。
“为构建扶贫工作责任机制,出台了《全县扶贫开发考核办法》,把扶贫工作纳入综合目标考核,加大考核分值,增强了乡镇和县级部门及全县干部职工参与扶贫工作责任意识,有效促进干部进村入户帮扶工作到位。”定边县扶贫办主任范文哲说,通过定期督查,强化工作落实,为精准扶贫工作奠定了基础,提供了保障。
突出分类施策 实施精准扶持
贫困人口帮扶要精准。要根据贫困户致贫原因,按照“四个一批”要求进行精准脱贫,做到缺什么帮什么,需要什么发展什么。对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通过引导和帮助其发展产业和就业发展一批;对生存坏境恶劣的贫困户,通过异地扶贫搬迁安置一批;对无劳动能力的贫困户,通过民政低保兜底一批;对患大病的贫困户,通过大病救助扶持一批;对因学致贫的贫困户,通过扶贫助学和职业培训帮扶一批。
推广种植养殖业实现贫困群众稳定脱贫。“自从2009年包村干部建议我养羊后,日子一天比一天过得红火……”定边县杨井镇南庄村村民王治的脸上挂满了笑容。这几年,王治依靠政府扶持,从最初的5只羊发展到50多只羊,有了自己的致富产业,已经在2013年实现了稳定脱贫。“务实的人家,你一年给投放5只小尾寒羊,通过3到5年的时间,就可以繁殖到50至60只羊,这户人家就脱贫了。”定边县杨井镇南庄村党支部书记王德志说。
在定边县,和王治一样受益于种养殖业项目脱贫致富的群众还很多。近年来,定边县把推广种植养殖业作为精准扶贫的主渠道之一,根据贫困户的发展意愿,并按照户均不超过5000元的标准给予扶持。同时,投资400万元建立贫困户小额贷款担保基金,协调金融机构为贫困户发放3至5万元3年期免担保、免抵押的小额贴息贷款。此外,还积极探索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组织与贫困户建立利益联结机制,鼓励贫困户参与土地流转和资产、资金参与股份合作经营,发展家庭农场和进入企业从业,增加资产性收入和工资性收入,推进单纯的农业生产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转变,促进贫困户稳步增收。2015年,全县通过产业共扶贫2200户8125人。
加大扶贫移民搬迁力度,推进精准扶贫。白于山区,穷名远播,是陕西省三大贫困山区之一。为了让生活在山区里的人们脱贫致富,定边县把移民安置工作作为推进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一个重大举措和一项重要的政治任务,切实增强做好移民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加大移民搬迁力度,深入推进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从根本上解决移民群众就医难、行路难、上学难、增收难等一系列问题,真正实现挪穷窝、改穷业、换穷貌、拔穷根的目标。
“在搬迁中,我们优先搬迁特困户、贫困户、受灾户,对于搬迁人口中的‘三无特困户’,由政府免费提供不超过60平方米的共有产权房安置。”该县扶贫办主任范文哲介绍说,从今年起,移民搬迁贫困户每户补助6万元,非贫困户每户补助4万元;新建集中安置社区内基础设施小配套按照户均不低于1万元标准配套;移民小区外基础设施大配套和公共服务整合相关部门项目资金解决。2015年,移民搬迁历年尾留任务全部完成,完成投资1.56亿元;2015年新建移民搬迁270户,完成投资1620万元,到2019年,全县将完成1万户、3.84万人搬迁任务。
同时,该县还将移民搬迁与新农村建设、小城镇建设、现代农业建设和农民进城有机结合起来,整合扶贫移民搬迁、生态移民搬迁、避灾移民搬迁和危(旧)房改造,着力抓好住房建设、基础设施、公共服务、产业开发等七大功能模块建设,彻底改善贫困群众生产生活条件,确保“搬得出、稳得住、可发展、能致富”。
大力整合农林水牧等涉农和扶贫项目资源,持续向贫困村和贫困户倾斜。今年共完成世行五期项目投资1300万元,其中县级配套320万元。实施整村推进项目4个村,投资260万元,其中省级投资130万,县级配套130万。
“低保兜底”、“大病救助”惠及贫困群众。为进一步加强城乡低保规范化管理工作,定边县强化村级自查、镇级直查、县级督查,通过上下联动确保低保透明公开、公平公正,实现阳光运行。在村级自查“梳理”方面,定边县通过召开自查自纠专题会议,动员村级干部主动自查“人情保”“关系保”和“错保”等违规办理低保的问题。同时,通过镇级直查“挖掘”,由乡镇纪委组织牵头,组织人员分组进村入户,与人见面、与卡见面、与周围群众见面座谈,对低保户的家庭状况、社会关系和低保金领取等情况逐户进行调查,实行“一户一表”“签字负责”制度。县级督查“整改”方面,县纪委联合县民政、财政、审计等部门组成督查组,采取明查暗访、驻点督查等方式,对执行不力、隐情不报、专项清理走过场、整改不到位的单位和个人,坚决问责。同时,进一步完善动态管理制度,深入推行低保家庭人口、收入和财产状况定期报告和核查制度,将不再符合条件的保障对象及时清退出保障范围,第一时间办理低保金停发、减发或增发的手续,真正形成了保障对象有出有进,补助水平有升有降的动态管理机制。截至2015年6月,共保障城市低保对象2557户、5568人,人均月补差362元,其中新增162户、290人,取消133户、205人;共保障农村低保对象7849户、18261人,人均月补差145元,其中新增530户、942人,取消200户、428人。
定边县全面细化定点医院“一站式”救助服务,进一步规范非定点医院救助资金申请、审批、发放程序,完善救助档案,确保农村五保对象、城市低保对象和支出型贫困对象病有所医、病有所助。同时,定边县在特大疾病救助上拓宽医疗救助范围,扩大救助对象和救助病种。2014年,定边县将尿毒症、艾滋病、儿童白血病、儿童先天性心脏病、乳腺癌、宫颈癌、重度精神病、耐药性结核等8类大病纳入救助范围。为确保救助工作顺利开展,该县出台了相关文件,建立了完善的救助系统,多渠道筹措资金,将广大农村五保对象、城市低保对象、支出型贫困对象纳入救助范围,在医疗保险报销后,对农村五保户实行全额救助,城乡低保对象、支出型贫困对象的住院费救助比例提高到65%,每人每年最高救助金额为2万元。让广大农村五保对象、城市低保对象、支出型贫困对象,在享受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待遇的同时,继续享受“二次医疗救助”,较好地解决了广大贫困对象的行医难、住院难问题。
贫困家庭学生教育资助全覆盖。今年起,定边县健全基础教育扶助机制,斩断贫困代际传递链条,建立贫困学生资助平台。按照“多口进、一口出”的办法,整合扶贫、教育、民政、工会、团委等各类助学资源,对1000名贫困户子女学前教育阶段,每年每生补助保教费、生活费2250元;对农村义务教育阶段4000名贫困家庭学生,小学教育阶段每年每生补助生活费1000元、初中阶段每年每生补助生活费1250元;对2000名普通高中教育阶段贫困家庭子女每年每生补助生活费2000元;对1500名贫困家庭子女本科阶段教育,按照每年生均3000元的标准给予补助。到2017年,9000名在校贫困家庭学生资助实现全覆盖。
此外,该县还加大贫困人口就业技能培训,建立由人社部门牵头、扶贫部门和乡镇确定对象、职业院校负责培训、社会各行业协助就业的培训工作机制。灵活培训形式,对贫困“两后生”和进城务工贫困劳动力开展3个月到1年的职业技能培训,确保培训一人、就业一人、带动一户,对培训对象免学杂费、免住宿费、免技能鉴定费,并补助生活费,帮助贫困人口早日脱贫致富。
立足精准扶贫 科学编制“十三五”扶贫规划
“十三五”期间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决战时期,也是扶贫开发工作进入攻坚阶段的重要时期。定边县将坚持“三年稳定精准脱贫,五年全面建成小康”的基本思路,立足全县实际,把扶贫开发作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首要任务,精准用力,确保到2017年全县实现脱贫,到2019年全面建成小康。
《定边县“十三五”农村扶贫开发规划》中在扶贫重点项目建设上确定了移民搬迁、整村推进等八大类共781个项目,计划总投资26.6亿元,其中,2016年计划投资5.27亿元,2017年5.38亿元,2018年5.58亿元,2019年5.28亿元,2020年5.1亿元。实施移民搬迁项目54个,计划投资4亿元,新建住房51万平方米,搬迁5712户、2.11万人,其中贫困户1713户、6338人。实施整村推进扶贫项目83个,计划投资2.49亿元,新修道路83公里,硬化集雨场3320处,农电网改造83个村;扶持种植户4190户、养殖户3320户;新建文化活动室83个,村容村貌完成“三改”1660户。实施产业扶贫项目523个,计划投资17.48亿元,扶持种植业109个,养殖业370个,加工业44个;县财政每年投资400万元建立贫困户小额贷款担保基金,可为贫困户发放3-5万元3年期免担保和免抵押小额贷款。实施教育扶持和就业培训项目5个,计划投资8250万元,对该县的贫困家庭在校大学生、中高职在校生、高中生进行资助,保证他们顺利完成学业。探索实施扶贫新项目2个,计划投资810万元,在5个贫困村开展光伏产业扶贫试点,在50个贫困村中推广开展电子商务扶贫试点。大力推进社会扶贫工作,计划投资8175万元,成立扶贫工作队109个(其中省级10个、市级12个,县级87个),引导各类社会组织和志愿者参与到村、到户、到人精准扶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