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靖边县在白于山区大力实施产业扶贫战略,全面优化升级传统产业,通过产业扶贫实现“造血”功能。五年累计投入产业扶贫资金400多万元,扶持种、养、加项目45个,为当地农民找到了脱贫致富的通道。
找准贫困的原因,是精准扶贫的关键。靖边白于山区由于自然条件差,基础设施薄弱,产业发展滞后,农民收入水平不高,小杂粮是白于山区的传统产业,该县凭借靖边南部山区是小杂粮的优生区,积极转变发展思路,依靠优势升级传统农业。
深冬时节,靖边白于山区白雪皑皑。在苦荞的优生区中山涧镇,当地村民贺加芳正和家人将筛选好的黑苦荞装入袋中准备出售。她告诉笔者,四年前,他们种的荞麦卖不上价,产量也低。近两年,政府引导他们种植黑苦荞,黑苦荞产量和价位都是普通荞麦的两倍多,见到甜头的农民开始利用荒山种植黑苦荞。今年贺加芳种了四十多亩,总产量在7000斤左右,按合同收购价三块算,收入达两万元。
为了让当地农民早日脱贫致富,靖边县因地适宜在农民的“当家产业”上做文章。政府帮助当地农民改良荞麦品种,提高种植技术,引进小杂粮深加工产业,延长产业链来升级传统产业。如今,当地的荞麦产业越做越强,逐渐形成了产业化、规模化的发展格局。截至目前,靖边县初具规模的小杂粮专业合作社达到12家,注册商标的企业4家,靖边小米和靖边苦荞正式成为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荞麦已成为靖边白于山区农民致富的“铁杆”产业。
小杂粮只是靖边产业扶贫的缩影。五年来,靖边大力调整产业结构,拓宽农民增收致富渠道,累计投入产业扶贫资金400多万元,扶持种、养、加项目45个;在精准扶贫到户上,已发展种植示范户117户、养殖示范户205户,切实起到“以点带面”的能人致富带头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