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榆林市委员会

横山区第一书记 精准出招六步走 脱贫致富见实效

发布时间:2016-11-02 16:04 来源:本站 浏览次数:898
【字体: 打印

精准出招六步走 脱贫致富见实效

——榆林市横山区第一书记的住村笔记

  陕西农村网-陕西农村报榆林讯(韩秀高/报道)盘峰村地处芦河西岸,距县城南5公里处,古(水)巴(兔湾)路和榆靖路在盘峰村境内十字交叉,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由于多年来没有主导产业,盘峰村属于建档立卡贫困村,全村共296户,1347人,贫困户33户,96人。

  在精准扶贫过程中,针对盘峰村贫困户的不同类别和盘峰村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我们扶贫工作领导小组齐心协力,夯实责任,在整个脱贫的行动中我们按“站起来、走起来、跑起来、富起来、美起来、笑起来”六步工作法,确保2016年贫困户全部脱贫的同时,将盘峰村建成美丽富饶的小康村。

  第一步 站起来

  在精准扶贫工作进村以前,盘峰村有三十多户贫困户和低保户,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在平时生活中给予一定的经济上的救济。而就是这为数不多的经济和物质扶持,使一部分贫困户形成了依赖,他们对自己的生活抱着“过一天算一天、过不下去找政府”的态度,没有一点点自强、自立的思想,每天自由散漫。针对这样的贫困户和这样的想法,我们决定从思想教育入手,要让他们树立自信勇敢地站起来。

  纸房沟小组的张信成就是鲜活的事例。他因年幼得病致残,说话和行动都十分困难,根本没有劳动能力,妻子和儿子属于智障,小女儿又患有脑瘫,年迈的父亲因糖尿病综合症、腰间挂着尿袋,靠吃药维持生命。面对家人的各种病症,张信成对生活失去了信心,他因干不了劳力活,就对家里种植和养殖不闻不问,无所事事,到处游荡,每年就等政府的低保、救济来改善一下穷困潦倒的日子。

  2015年6月,我作为第一书记来到盘峰后,听到张信成的名字,也知道了他家的具体情况,当我们上门走访时,家人都在,唯独不见张信成,家人吞吞吐吐不愿说出他的去向。向村民打听后,才到古巴路口一个村民集居点找到了张信成,他正在和几个上了年纪的村民玩纸牌。看见我们几个工作队员,他不好意思的笑了一下,并没有停下手中的牌,当村干部介绍了我们工作队员和目的时,众人都停下手中的活,用将信将疑的目光看着我,张信成不抬头,只是用不利索的语言低声说:“扶贫首先就要扶我,全村数我最穷。”我坐到张信成的身边,拿起他面前的牌:“张信成,你想过没有,正因为你最穷,你还赌博?靠玩牌能过了日子吗?能致富吗?”张信成还是不愿抬头:“我又不能劳动,不玩牌让我干什么?”众人开始取笑张信成:“你就等政府的救助吧,正好输的没钱了。”

  我站起来对在场的村民说:“这次的精准扶贫不是给谁送钱来了,更不可能给只顾玩牌的懒汉。”看见张信成把面前的牌收起来,准备下炕,我继续给村民们解释了精准扶贫有别与原来的扶贫救济,这次不仅要确定真正的贫困户,而且要针对致贫原因给予不同方式的帮助,在政府的帮扶下,通过贫困户自强自力,过上衣食无忧的幸福日子。

  张信成站在了门口,满脸不自然,低头对村干部和几位村民说:“以后不再玩牌了,你们也不要叫我了,我不能赌了。”村干部和众人都劝说张信成:“就是不能玩了,儿子都二十多岁了,你还一天泡在赌窝里,尽管输赢就是几十块,可省下够你们一家人吃几天了。”

  我拍拍张信成的肩膀:“就应该懂这些道理,不能老躺着等救济和政府的低保,要靠自己的耕地、羊圈过日子,要带领一家人靠勤劳才能脱贫。”张信成连连点头:“你放心,韩书记,如果我再吊儿郎当,你们就永远不要管我们了。我要过好光景,还要给儿子娶媳妇呢!”说到这里,他自豪地抬起了头,眼里露出一股坚强不屈。

  从那天起,那个路边的集居点就再没有看见过张信成,原来张信成有了致富的信心,首先积极主动四处联系收购苗木的商家,把自己家3亩的树苗准备全部出售,然后种植蔬菜,每天由儿子去横山县城去买。平时总是看见张信成和儿子开着三轮摩托车卖菜、拉草,遇见我,他停下三轮,和我打一声招呼,一脸的不自然。“好样的,信成,就应该这样,这才是本本分分的庄稼人,好日子会有的。”听到我的鼓励,他答应一声,加大油门,驰向前面的大路。

张信成主动联系销路,出售自己的树苗

  后塔组的郭海兵身体有残疾,丧失劳动能力,妻子属于严重智障,需要人照顾,八十多岁的老母亲也是风烛残年,家庭收入仅靠郭海兵卖点水果和政府每年的救济。年近半百还的郭海兵没有孩子,家境又贫穷,他对家庭生活彻底失去了信心。他每天沉默寡言,呆呆地坐在家门口,回头看看傻乎乎的妻子和行动缓慢的老母亲,一脸无助、一脸麻木。2015年我多次到郭海兵家,了解掌握他家的现状,和郭海兵探讨改变生活的最佳途径。刚开始,郭海兵只对我送给他的衣服、米面油和慰问金感兴趣,谈到未来的发展,他躲躲闪闪,口中喃喃自语:“我这样的家庭,有什么办法?活一天算一天吧。”当看到我不厌其烦地来指导他要给果树的品种改良、发展家庭养殖。他抬起头问:“没有钱,怎么办?”“只要你有这样的决心,我们精准扶贫给你资金上的帮助。”上过高中的郭海兵心里比一般人都要精明,他听后两眼发亮:“我还要修缮一下房子,要修建羊圈,我要靠养羊和种植水果发家致富。”通过多次给郭海兵做工作,郭海兵不再迷茫,他充分利用自己的知识,四处考察后引进了夏季葡萄和早熟桃子,又自学了果树的修剪技术。我积极联系扶贫、农技等部门,从资金和技术上给予他大力的支持,让他信心百倍地站起来,迈步走向致富的大道上。

  村主任郭斌(左二)带领省中医院扶贫小组成员看望后塔组贫困户郭海兵(右二),鼓励他要自强自立。

  通过“洗脑式”的思想教育,像张信成、郭海兵、吴伟亮等贫困户明白了 “扶贫先扶志,有志才自立”的道理,从此他们顽强地站了起来,对未来充满了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信心和决心。

  第二步 走起来

  盘峰村西山梁组贫困户吴伟高,身材低矮,没有任何一技之长,每年只能靠种几亩薄地度日。东借西凑为三个儿子娶过媳妇后,身负巨债的他本人也累出一身顽疾,生活过得捉襟见肘。

  2015年秋季,来到他家时,发现一个村小组只剩下他一家还居住的交通不便的小山沟里,其余的住户都搬了出去。更让我想不到的是,老吴除了大儿子一家分门另户外,二儿子、三儿子和他们老俩口共11人都挤在一孔半的土窑洞里,那种窘迫与尴尬可想而知。迫于无奈,二儿子一家外出打工。老吴和三儿子一家生活在偏僻的“一家庄”里,遇到节假日,二儿子一家回来,老俩口又要四处求宿。

  当问到吴伟高为什么不修一处新房,搬出这被人遗弃的旧村落时,老吴一脸无奈:“早在八年前,我们就在公路边修了几间平房,因为年年有债务,没钱修缮,住不进去呀。”

  我和村干部一起去老吴的住房看了几次。砖混结构的五间平房座落在芦河岸边,宽阔的古巴路从门前而过,这是一所交通便利、宽敞明亮的院落,只是因为资金问题住不进去。

  当我鼓励老吴开始修缮新房时,老吴说:“太费钱,不敢动。借亲戚的钱好几年都还不上来,咋好意思向他们再张口伸手?”“我给你向其它部门申请点帮扶资金。”没想到我的信誓旦旦并没有引起老吴的兴趣,他不屑一顾地扭了一下头:“帮扶?能帮扶几个钱?多少年了,最多也就是几百块钱,不够一个匠人一天的工资呢。”

  我和老吴坐在一起,精略测算一下,装修房子水泥、沙子不下30吨,每吨以200多元计算,在6000以上;装修匠人在20个工日以上,每个工日以300元计算,也是6000元;剩余门窗和室内生活必须品更是一笔不小的数字。这些开支让老吴彻底失去住进新房的信心,这也是新房被遗弃在公路边达八年之久的主要原因。

  为了让老吴早日住进新房,我动用了自己的所有社会资源,找企业要沙子水泥,找干装修工程的小学同学无偿安排匠人。落实了这两项后,我再一次来到老吴家。

  老吴听说装修的沙子水泥有了着落,匠人也免费为自己上工,他布满皱纹的脸红润了起来:“真的?韩书记,要是这样,我就敢动工。我总不能一辈子住在这穷山沟里吧。”“那门窗、室内家具还要许多钱,怎么办?”我还是比较担心他家的经济实力。“不怕,今年冬天,我和三儿子再外出打工,以后年年挣着还,不信有还不完的债。”

  2015年的秋冬季,老吴和三儿子都在外出打工,家人也在亲戚的帮助下,收拾新房院子的杂草和垃圾,开始了修缮的前期工作。

  2016年春季,吴伟高的新房修缮开始了,沙子水泥落实后,我带着搞装修工程的小学同学来到现场,当看到老吴一家的状况后,立即安排两位装修匠人,并且叮咛:“认真往好做,工不完不许回来,工钱和我算。”

为了增加收入,郭永宏(右)和儿媳妇(中)在打工

  经过两个月的紧张施工,吴伟高的新房修缮完工,后期室内生活必需品的购置让他们又一次陷入了困境。通过我的微信平台,天南海北网友们的一小部分爱心捐助,加上省级帮扶单位省中医院和县城建局等部门的帮扶,共计2万余元的补助大大减轻了吴伟高一家人的燃眉之急。

  现在的吴伟高全家住入新居,左邻右舍纷纷祝贺:“咱们村来了好扶贫工作队,第一书记可是你家的贵人呀。”他们说的贵人应该是党,党对农民群众的关怀和帮助才是真正的贵人,我们只是这些关怀和温暖的实践者。

  像吴伟高这样的贫困户有许多,通过这次的精准扶贫,我们将真心、真情倾注在这些贫困户身上,他们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了一种前所未有的温暖与力量,就积极主动迈出踏向致富之路的第一步,步伐会愈来愈大,愈来愈有力。

  纸房沟贫困户刘子箱在帮扶队员的帮扶下,种植反季节蔬菜,扩建羊圈和草棚,积极主动靠勤劳致富。野糜湾王具亮,看到扶贫工作队常常来看望瘫痪在床的老母亲,他深受鼓舞,在老母亲有亲人照看的时间,到处打工挣钱,仅用半年的时间就收入2万多元,彻底脱离了贫困线。

第三步 跑起来

  盘峰村野糜湾组贫困户郭永宏,妻子在二十几年前就因病去逝,他好不容易将儿子拉扯大成了家,并且有了两个孙子。谁知道没过几年,儿子在一次事故中意外身亡。这几次的致命打击,郭永宏身心彻底垮了,两个年幼的孙子靠儿媳妇照看,自己只能种点菜地维持生存。

  2015年精准扶贫过程中,郭永宏被识别为贫困户,市委胡书记是帮扶责任人。在胡书记的关心下,经过省中医院扶贫工作队和帮扶联系人第一书记韩秀高的努力下,与县扶贫办和中国华电多次协商,在郭永宏家房顶上架设了光伏发电设备,仅此一项老郭每年可增收7500元以上。看到扶贫工作队如此热情,如此耐心,郭永宏和儿媳妇深受感动,他们一改过去的那种“不求天、不求人,自生自灭过光景”的悲观思想。儿媳妇在县城租房供两个年幼的孩子上学,利用空闲时间主动联系一家干洗店,当钟点工。她说自己尽管苦点、累点,看到两个孩子健康成长,每月1000多元的收入大大减轻了家庭的负担,觉得一切都是值得。郭永宏在家更是对生活充满了信心与希望,他在扶贫队员的帮扶下,种植西瓜和香瓜,又购买了几只种羊,准备靠特色种植和养殖来改变过去的旧面貌。这家人积极主动向小康生活奔走的情景让全村人刮目相看,也让扶贫工作队肃然起敬,经过扶贫工作队的努力,为老郭又建起了30平米的草棚和40平米的羊圈。老郭的生活彻底变了样,不仅生活得到改善,精神面貌也焕然一新。



市委胡书记和县委王书记看望郭永宏

  2016年9月6日,市委胡书记和县委王书记来看望郭永宏的时候,郭永宏流下激动的泪水:“多少年,困难再大我都忍过来了,可孩子一天天长大,我的身体一天天老去,正当我焦急万分时,党和政府的关怀让我一下子跨过了这个难关,感谢你们呀,今后我们的光景不要再操心了。”

  陈梁组的陈尚团,年近七旬,多年在外飘波,去年带着多病的老伴回到老家时,真的是家徒四壁,村干部和工作队多次来看望他,给他送来慰问金和生活用品。背井离乡多年,这次回到家乡,他感受到了一种久违的温暖与感动,他立志要靠自身的艰苦奋斗,改变自己的生活。

  春季,他和老伴背着水和干粮去林地拣杏核,砸杏核卖杏仁;夏天,他们顶着繁星、忍着蚊虫叮咬,深夜爬山捉蝎子;自己动手平整土地种植蔬菜;用愚公移山般的精神打120平方米的积水场和80方的集水窖。村民纷纷称赞陈尚团的这种自力更生的精神:“老陈咋又年轻了?”“老陈疯了,看那干劲真的怕人。”



自强不息的陈尚团夫妇

  扶贫工作队给陈尚团购买了6500元的一头驴,他高兴万分:“既可以耕地,又可以当交通工具。”又为他的积水场、水窖帮扶3000元的资金。每次见他都在忙活,众人让他歇歇,他擦一把汗继续干起来:“出门多少年,我误了多少年!现在有了精准扶贫,我哪能歇下来,我要借这股东风,辛勤劳动,早日追上大家。我现在是跑着追你们,用不了多长时间,你们要跑着追我。”

  村民的互相比拼,让这些贫困户产生了无形的压力,在精准扶贫的各种帮扶下,这些压力变成了动力,贫困户们不愿再过这种等、靠、要的穷日子,他们就像加足马力的汽车一样,疾驰在致富大道上;他们更像听到发令枪的运动员一样,拼搏在奔小康的赛场上。

  第四步 富起来

  精准扶贫的首要任务就是让这些贫困户摆脱贫穷,早日致富。但因为贫困户人数多、致贫原因复杂,帮扶条件不同,让他们同时富起来,难度太大。

  盘峰村33户贫困户,因发展产业缺乏资金与技术的25户,因孩子上大学致贫2户,因病致贫的3户,五保户3户。针对致贫原因和贫困户自身条件,我们扶贫工作小组,通过入户走访,结合市场经济,形成了“帮产业、促教育、治大病”的帮扶模式,对33户贫困户进行逐一帮扶。

  首先帮扶的是19户养殖户,除了一户买驴一户买牛给予资金上扶持外,剩余的17户,我们都给他们购买6000元的种羊。为了让贫困户放心,我们带着17户贫困户跑遍了周边的“横山县白绒山羊基地”,让贫困户自己调选,然后和种羊基地负责人商议,形成买卖双方满意、畜牧局技师质量把关的统一帮扶措施。

第一书记中为孤寡老人讲解“股份制”养羊的好处

  大部分贫困户对购买回的种羊如视珍宝,精心养殖,只待冬季产羔进行扩大养殖。有几户年老体迈的贫困户提出:“我们连鸡都喂不了,哪能养羊?不如给我们几千块钱吧。”我把自己设想好的养殖法给他们做了详细的解释,征求他们的意见,那就是“股份养殖法”。像王海爱老人,年近八旬,独自一人居住,行动不便,没有养羊条件,她可以用“入股”的形式,将几只种羊赶入养羊大户的羊群中,每年的羊绒、羊羔收入两家按股份分红。入股按照“就亲、就大、就近”的原则,分红在双方同意的基础上确保贫困户每年收入不低于1500元。王海爱、白成英、李子珍等老人听后非常赞同:“钱一下子也就花了,这样每年都有1500的收入,养羊户我们自己选。”当天,这几位老人就选择了自己信得过的养羊户,有的是侄子、有的是自己的女婿,确保每年给贫困户1500元,有的因为是亲属关系,答应每年给老人2000元的分红。这一下,几位老人满意了,她们认真挑选了种羊,然后又和养羊户、扶贫工作队三方在“股份养殖”合同上签字摁了手印。

  对几户因病致贫的贫困户,我们联系了省中医院。省中医院党委书记李玉明带领专家组今年来盘峰5次,进行一对一的义诊。结合贫困户病人的病情,省中医院选派相对应科室负责人,对病人进行了系统的检查,并约定到省城医院进行治疗,可以减免部分医药费和住院费,减轻贫困户的负担。纸房沟的刘成祥的妻子、南梁的郭应尧的妻子都在省中医院进行了治疗,病人的病情大有好转,医治费用也减免了不少。

  陈山组陶树岐的女儿陶春艳今年考入了陕西省中医药大学,面对五年的学费和生活费,陶树岐一家人发了愁。在民政局、教育局扶持的基础上,我又通过同学成立的“月东助学基金会”申请到救助资金,每年无偿资助陶春艳5000元,彻底打消了他们家的后顾之忧。



贫困户挑选农机具

  还有几户贫困户要发展农业和养殖业,缺乏现代化的农机具。我们扶贫工作小组组织这几户贫困户到县城几家大型农机销售中心挑选适合自己的农机具,购买资金6000元都由扶贫资金解决,这一下既改变了他们的生产力,也加快了他们创造美好生活的步伐。

  现在盘峰村的贫困户,全部得到了相对应的帮扶,在精准扶贫工作过程中,我们确保了“不漏一户,不遗一人”,在各种措施的帮扶下,让他们生活发生日新月益的变化,让他们真正告别了贫困,尽快富起来,真正步向小康生活。

第五步 美起来

  盘峰村地处长城脚下,几百年来形成的游牧文化与农耕文化相结合的生活习惯,让盘峰人具有一种豪爽、粗旷的性格,生活中不拘小节,只管在物质上吃饱穿暖,而对个人的形象以及居住环境不太看重,特别是处在贫困线以下的农户更是如此。

  在精准扶贫的过程中,我带领扶贫领导小组,从小事帮起,从点滴帮起,决心让盘峰村人不仅富起来,更要美起来。

  我在去年走村入户时,发现上了年纪的老者大部分都垢面蓬头。通过交谈得知,他们要不是因腿脚不便去不了集镇,就是舍不得几元理发钱。我决定自己购买了理发工具义务理发,我利用业余时间去理发部见习了几天,便开始给老党员、腿脚不利索的贫困户理发。每一个月为他们上门理发一次。头一洗、发一理,他们本人以及周围的村民都觉得一下子变得干净利落、精神抖擞。我趁势打铁,给他们谈起讲卫生不仅是健康问题,更是一种形象、精神面貌的体现。老党员郭具海首先带头表态:“以后一定不会再邋遢,要干干净净过日子。”于是,这些老党员、上了年纪的村民都积极主动注重起了自己的形象,周边的邻居也纷纷效仿,13个村组都在相互学习、相互对比,邻村的人都在惊呀:“盘峰村人都变了,变得像城里人了。”

第一书记韩秀高上门为老党员义务理发

  人在变,地也随着变。平时最邋遢的张信成,全家人都穿得干干净净了,但房子破旧不堪,县扶贫办主任郭子兴来他家慰问时,发现他家院墙垮塌、房顶泥皮脱落,立即安排帮扶资金,让张信成自己修缮住房。现在张信成现在的房屋已修缮,院墙也粉刷一新,整个院落显得干净整洁,他主动在外墙上刷写了感谢党和政府的标语。市委胡书记和县委王书记第三次来到他家时,看到如此大的变化,点头称赞:“张信成终于脱贫了,家里门外变了样!”张信成年近八十岁的父亲紧紧握住胡书记的手,激动地说不出话来,只会一个劲地说:“感谢共产党!”

  为了人村民告别旧窑洞和临危住房,扶贫工作队积极联系扶贫办、民政和城建等部门,为16户农户新修住房。根据农户的类别以及修建规模,每户可得到1万-4万的住房补贴。

张信成和老父亲站在漂亮的大门旁:生活真的变了样

  老党员郭海具的围墙垮塌多年,因为贫穷,一直没有修补。今年我们为老党员购买了红砖,雇来了匠人,把老人的围墙修补如新。贫困户陈尚团住在路边,没有围墙大门,去年小偷偷走了老俩口的身份证和仅有的几百元钱,老俩口无奈的泪水让我们也心酸无比,当即在省中医院扶贫工作队员的帮扶下,为老陈修建了高墙,安装了铁大门。安居才能乐业,农户的住房问题彻底解决了,他们的生产生活才会变得更强、更富、更美。

  吃喝拉撒是人类生存的最重要的几件事,由于生活习性,盘峰村的土厕不仅破旧、简陋,而且极其脏乱,春夏秋三季苍蝇满天飞,白蛆到处爬。扶贫工作队从县扶贫办申请到33户厕所改建项目。现在33户厕所改建项目正在进行,其它农户看到整洁、卫生、漂亮的厕所后,自己掏钱也进行了改造。

美丽富饶的盘峰村,充满生机,充满希望。

  人的面貌变美了,住房变漂亮了,村子的景象也变了。去年全村平整了400多亩的荒地,今年都种上了苜蓿和玉米,往日光秃秃的沙圪梁如今是郁郁葱葱,不仅提供羊子的饲料,更能防风固沙,美化盘峰村的环境。今年春季,在林业局的帮扶下,全村又绿化100亩的防护林。现在盘峰村无论是公路两旁,还是昔日沙梁,都是青翠的树木和绿油油的庄稼。去年秋季,我通过向省市财政部门申请为纸房沟、野糜湾、村委等自然村架设了77盏太阳能路灯,盘峰村人见到了点灯不要钱的路灯,今年我继续向相关部门申请资金,再安装108盏太阳能路灯,彻底解决盘峰全村夜晚出行和接产羊羔不便,让盘峰村人彻底告别黑暗与迷茫,这不仅美化亮化了盘峰,更照亮了盘峰村人的致富之路。

第六步 笑起来

  盘峰人变了,变富了;盘峰村变了,变美了。衣食无忧、住房整洁,道路宽敞,在这样的生活条件下,盘峰村人终于笑了。

  笑的最开心的还要数张诚信,前两年眉头紧锁、沉迷于赌场和酒场的他,现在是满脸春风,和往日判若两人,他站在自己的羊圈旁,指指身后的光伏发电设备,再看看整洁漂亮的羊舍和草棚,笑得睁不开眼:“没有党和政府,没有像胡书记这样的领导,我还是一团烂泥,墙上的标语就是我想说的话,感谢你们。”

脱贫致富的张信成高兴地去银行存款

  后塔的郭海兵笑了,他站在自己的果园里,看着满园的累累硕果,他的脸上露出了全村人都很少见到的笑容:“没有想到,我的生活能有这么大的变化,房子修缮了,围墙大门也有了,羊子、土鸡也不少、我的葡萄和苹果是最抢手的品种。今年光水果一项收入下不了一万。谢谢你们,谢谢扶贫队,这才是真正的扶贫。”

郭海兵高兴地站在自己的果园里

  纸房沟贫困户刘子箱笑了。为了彻底改变他的生活现状,省中医院帮扶工作队和县级帮扶责任人多次来到他家,帮扶他种夏洋芋和反季节蔬菜,帮扶他们修建羊圈和草棚,为他的儿子提供打工机会。今年蔬菜收入和儿子打工等收入就可达2万余元,生活的巨变,让刘子箱夫妇俩喜笑颜开:“精准扶贫是真扶贫!我们家不再是贫困户了,明年再收入几万,我们就能娶儿媳妇了。”



喜上眉梢的刘子箱夫妇

  盘峰村南梁组和东圪崂组的村民笑的更爽朗。在村党支部带动下,年轻党员郭林宏垫资修建了文化娱乐广场和老年活动室。在村支书记刘锦荣和村主任郭斌的努力下,申请到人饮项目,为这两个村组又打一眼200米深的水井,彻底解决了村民的饮水困难。农闲之际,这个小广场和文化活动室,人声鼎沸,笑声不断,昔日寂静的小山村变得热闹非凡。跳舞的村民笑着说:“想不到我们能跳舞、健身,和城里人没什么两样,还是党的关怀力量大。”

2016年7月12日,县文化局来到南梁组验收文化广场

  野糜湾村民胡烈梅笑了,她站在崭新的大桥上兴高采烈:“还是共产党好,这座大桥本来快塌了,桥面上掉下去几次人了,这下好了,牢固不说,你看多漂亮。”身边的村民也笑了,“看看桥,看看路灯,我们就有一股自豪感。”野糜湾大桥修于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因为年久失修,桥基裸露,桥面破损,大车不能通行,村里土特产运不出去,平时骑摩托的村民有几次就掉下了桥面。今年,在县政府副县长唐凯的支持下,盘峰村申请到危桥加固维修项目,经过村党支部、村三委会研究,通过四议两公开,全村同意加固野糜湾大桥。经过两个月的紧张施工,大桥加固、桥面加宽项目如期完成,央企中国华能集团“百县万村”帮扶资金10万元,村民自筹2.8万元,该项目已通过验收,给村民的出行带来了安全保障,野糜湾的村民能不笑吗?

野糜湾村民胡烈梅(中)和村民兴高采烈地走在新建的大桥上。

  是的,盘峰村民能不笑吗?全村在两年内修建60户的羊圈、草棚,投资340万和200万的两座大坝正在建设,可为全村新增2000多亩水地,为发展盘峰村的羊产业提供了保障,这是精准扶贫的成果,养殖户的笑声是扶贫的最大成果;百兆网络进村了,几户网店正在紧锣密鼓的筹备当中,他们的农产品与阿里巴巴网店一样售往全国各地,他们能不笑吗?村村吃上自来水,村组都是砖砸路,房顶架上光伏发电机,门前就是太阳能,房中有粮、棚中有草、圈中有羊,村民能不笑吗?




西山梁组吴伟高住房前后对比图

       后塔组的郭占忠满脸自豪地站在自己的羊圈旁。身后的草棚和羊圈就是这次精准扶贫过程中,为发展全村羊产业由畜牧局帮扶修建的。他的羊子现在达到近200只,每年仅靠羊产业即可收入3万余元。

       陈梁组的郭永宏站在自己大门前,高兴地说:想不到村组路硬化到了家门口,我们的生活现在彻底变了样。

  在贫困户立志脱贫站起来、精准帮扶走起来、勤奋致富跑起来、力量汇集富起来、生活条件美起来的基础上,让村民舒心笑起来,才是我们精准扶贫的初衷和最终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