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榆林市委员会

佳县党建“一二三四五”助力脱贫攻坚

发布时间:2017-09-29 15:19 来源:本站 浏览次数:1722
【字体: 打印

   

今年以来,佳县充分发挥基层党建的引领作用,突出重点,强化措施,按照“一二三四五”发展思路破解发展难题,把党建优势进一步转化为扶贫优势,推动基层党建和精准脱贫的深度融合、深入推进。

确立“一个思路”,突出党建引领示范作用。确立“党建+”的脱贫攻坚工作思路,开展一镇(机关)一特色,一支部一主题示范创建工作,立足镇(机关)、村优势,按照党建+产业(种、养、加工、旅游)、党建+电商、党建+便民服务、党建+合作社、党建+土地流转的工作模式,着力打造了20个村、非公、社区、机关“党建+”示范党支部和14个党建服务中心。目前,全县成立支部+合作社+贫困户共计31家,总投资2767万元,参与贫困户713户;成立合作社+贫困户22家,共计投资2527.5万元,参与贫困户740户,为脱贫攻坚和贫困户脱贫致富发挥积极的示范带动作用。

发挥“两个优势”,选优配强扶贫攻坚队伍。一是发挥“人才”优势。抽调8名后备干部和13名大学生村官到县扶贫办工作,安排200名暑期见习大学生到镇村扶贫一线。为330个行政村每村招录了1名扶贫协理员,为653个村各招聘了1名护林员,1名保洁员。选派了97名县直部门科级后备干部任第一书记和驻村工作队员。二是发挥“智力”优势。充分利用县管拔尖人才和优秀农村实用人才“智库”作用。将20名县管拔尖人才、30名农村实用人才、7名有榆林市突出贡献专家、6名刚性引进的高层次人才,按照不同专长和领域,组建成立农林水牧、企业管理、文教卫生、农村实用四个人才扶贫服务团队,开展对口帮扶行动,形成脱贫攻坚合力,打出“组合拳”。

用活“三项机制”,确保干部能上能下。进一步突出基层党建与脱贫攻坚在全县综合考核指标体系中的占比。第一、第二季度在脱贫攻坚领域调整干部24人,突出脱贫战线人才考核和优先提拔,第三季度在驻村工作队、乡镇干部等脱贫攻坚一线考察后备干部79人,全部列入县级人才后备库,优先考察提拔使用。对全县330个农村、8个社区、174个机关单位、11个非公企业党支部党建促脱贫等工作开展情况进行“地毯式”排查、“处方式”督办、“台账式”管理,对在季度考核排名中位于第三方阵的乡镇主要领导予以提醒谈话。并在全县领导干部大会上做表态发言。原县扶贫办班子因自身廉政问题和工作不力被整体免职。

强化“四支队伍”管理,形成脱贫攻坚合力。制定出台了《佳县第一书记驻村工作队包村干部村两委班子管理考核办法(试行)》《佳县第一书记、驻村工作队管理细则》,《佳县脱贫攻坚帮扶干部职责及考核管理办法(暂行)》等管理办法,调整下派第一书记139名(包括22个软弱涣散村)、驻村工作队117支。签订了《佳县第一书记、驻村工作队履职承诺书》,在责任分解、任务落实、工作要求、管理措施、处罚问责等方面划出30余条硬杠杠,严格考核问责。全县成立了104个临时党支部,实现了临时党支部在贫困村的全覆盖。实行组工干部联系指导乡镇党建扶贫工作制度,每天对所包抓乡镇“四支队伍”在岗情况进行明查暗访。调整不合格“第一书记”23名,通报批评3人,要求派出单位作出书面说明2份。开展优秀《扶贫日志》、《民情日记》评选活动,对评选出的15名优秀“第一书记”进行表彰奖励,在全县形成学人人先进、人人争做先进的浓厚氛围。

开展“五类培训”,提高干部思想境界。制定了《佳县脱贫攻坚干部教育培训计划》,全面系统的对全县党政领导干部、第一书记、驻村工作队和扶贫业务干部、村“两委”负责人、扶贫协理员、大学生村官、村集体经济组织负责人、创业致富带头人和农村实用人才开展了五个方面的培训。即党的理论政策培训、精准扶贫知识培训、工作业务提升培训、思想观念解放培训、创业创新知识培训。举办领导干部精准脱贫封闭式专题研讨班2期200人次;举办村第一书记、驻村工作队、县镇扶贫业务人员培训3期1600人次;举办十八届六中全会精神科级干部专题培训班4期400人次。开办《东方红大讲堂》6期,累计参加培训4000多人次。配合完成延安干部学院第5期年轻干部党性教育专题培训班佳县站讲解工作。通过大范围、广角度、多领域的培训,进一步开拓了党员干部眼界,提升思想境界,提高脱贫攻坚工作的针对性和精准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