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下,正是收获的季节,靖边的海滨渔场也到了一年最忙的的季节。笔者来到沈秀丽创办的渔厂,看到一条条活鱼从坝上打捞,去鳞、开膛、清洗、切割、真空包装等工序后,在大约半个小时的时间里,完成了商品化的华丽变身。
见到靖边县海滨商贸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申海滨时,他正忙着和员工们一起下网捕鱼。今年42岁的申海滨,从2000年开始承包水库,目前,他在这个水库每年出鱼60万斤。
经过近一个小时的打捞,一条条活蹦乱跳的鱼儿被打捞上岸。申海滨告诉笔者,换做以前,他会争分夺秒地将鱼运送到距离渔场四十公里外的县城。而现在,同样是和时间赛跑,他却将鱼送到了另外一个地方。
原来,2014年,该公司的董事长沈秀丽大胆创新,投资300余万元,创办了海滨农渔业加工厂 ,走渔业深加工的路子。
“办这个加工厂,是因为咱们这里的鱼价格浮动有点大。到了五六月份,咱们这里鱼价就涨起了,就能卖个好价钱。到八九月份,人家外地鱼就上来了,顶的咱们这里的鱼就卖不上好价钱,再加之咱们这边长鱼的季节比较短,外面热带地区长鱼的时间长,人家能养两茬鱼,咱们只能养一茬鱼,于是我去外面考察以后,决定办个加工厂,到了价钱低的时候,我们自己加工,通过真空包装成鱼块,依然能卖个好价钱”沈秀丽一边说一边带领大家参观她的流水线加工厂。
沈秀丽算了一笔账:一只六七斤重的鱼,按现有市价可卖30元左右。经过加工后,一个鱼头可以卖出一只鱼的价格,而剩下的鱼肉,他们还可以做成鱼丸,而这又多出了三四十元的收入。原本三十元的鱼,在申海滨的加工厂进行精细化加工后,价格几乎翻了一倍。除此之外,凭借多年的厨师经验,沈秀丽和丈夫申海滨还自制了多种味道的烤鱼,从而将渔产品更加精细化地推向市场。
除了渔产品的养殖和深加工,父妻俩依托水库,发展鸡鸭等家禽养殖,并购置了多套农产品生产线,生产精装羊肉,荞麦面,小麦面等。同时开展特色旅游,让游人坐船,垂钓,品农家风味,真正让种养殖、渔业加工,农产品深加工,旅游,餐饮等三个产业完美融合。
沈秀丽告诉笔者,目前她的各种农副产品和深加工的鱼产品在市场上非常受欢迎,效益也很客观。下一步她打算把周边水库的鱼、鸡肉、鸭肉、小麦、谷子、黄米、羊肉都进行深加工销售,这样既能帮助周围农民解决销售问题,又能卖上好价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