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们常说:再穷不能穷教育,再苦不能苦孩子!教育的落后会引发全面的落后。当时,据有关部门统计,榆林城区每年有近5000个孩子因学位紧张而上学困难,最大班额已达到90名学生。“上学难”成为榆林百姓民生的首要问题。
在市委、市政府的专题研讨会上重点研究了城区教育问题,决定全力推进“百亿教育强市工程”,新建一批中小学、幼儿园,三年解决“上学难”,让每个孩子有学上。三年下来,投资116.9亿元,榆阳区投资60亿余元用于教育建设,在城区新建45所学校,其中新建38所、改扩建7所。目前已建成投用使用34所,其余11所计划今年秋季投入使用,新增学位41340个,仅榆阳区新增学位达33405个,占榆林全市的81%,有效缓解了过去的“上学难”问题。
家住榆阳区的张涛说:“近年来,榆阳区学校修建得多了,招教考试每年都有,老师也招得多了,不仅有效缓解了本地就业情况,孩子上学不用愁了,周边横山、佳县、米脂等县为了让孩子受到更好的教育都搬到城区来。特别是新生入学派学位,这个我要点赞。”他贴切地道出了几年来榆阳区教育的发展情况。
“十二五”以来,榆阳区紧紧围绕建设教育强区总目标,严把时间节点,全面加快创建进度,2013年顺利通过省政府“双高双普”达标验收,今年4月份创强工作通过了市政府初验,5月份通过了省政府前期评估。经过4年的不懈努力,榆阳教育发展基础更加坚实,发展动力更加强劲,教育综合实力大幅提升,办人民满意的教育,赢得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好评。
榆阳区教育投入60亿 新增学位33405个
2011年至今,榆阳区在教育方面总投入达60亿元,比“十一五”教育总投入多出近40亿元。在义务教育实行零收费的基础上,全面推行十五年免费教育,农村寄宿制学校全部实行营养餐改善计划,进一步提高了贫困学生生活补助标准,健全了贫困大学生资助体系。
“十二五”以来,在城区启动了32个新建、改扩建项目(含第二期学前三年行动计划6所幼儿园),在城乡实施了120多个学校改造项目。在西沙片区、北郊片区、南郊片区、老城区和中心商务区新建、改扩建30所学校,目前已建成投用19所,今年秋季将建成投用5所,剩余6所将于明年建成。待30所学校全部建成后,新增学位33405个。届时,榆林城区教育资源总量不足的问题将得到根本性解决,学校布局将更加科学合理。
引进高学历高素质优秀人才 提升办学水平
“十二五”以来,榆阳区面向国内高等师范院校和高中学校,为城乡中小学幼儿园招聘、引进了1533名高学历、高层次优秀人才。今年计划再招聘260名中小学幼儿园专业教师,进一步壮大师资队伍,彻底解决教师数量短缺和结构不合理问题。
去年,榆阳区率先在全省推行校长职级制改革,两所试点学校办学效益突出,社会给予高度肯定。今年将在四小、十六小、十八小、四中、苏州中学继续推行校长职级制,在总结去年试点成功经验的基础上,秋季新投用的5所中小学全部实行校长职级制。
同时,去年启动了教师校长交流轮岗制度,共有95名校长和教师进行了交流轮岗。今年还将进一步扩大范围,确保参加交流轮岗人数不低于应交流轮岗人数的8%,进一步提升薄弱学校办学水平,加快了城乡教育一体化发展步伐。
深化教学改革 激发学生潜质
在硬件设施进一步完善的基础上,4年来,榆阳区教育局组织城乡中小学校级领导和骨干教师赴北京、上海、苏州、晋中、潍坊、西安等地的课改名校进行观摩学习,组织城区中小学与潍坊课改名校结对帮扶,邀请知名课改专家指导工作、培训教师,每年举办一次中小学课堂教学改革观摩交流活动、“名师之路”教学研讨会和课改成果展示活动。今年在城区7所小学试点推行“语文主题学习”实验教学,先后培育出市一小、市十小、星元小学、市一中分校、市七中等一大批课改示范学校。
2014年榆阳区在义务教育学校全面推行星期五下午“无课日”制度,所有中小学全部开展“2+2”素质教育活动。为24个乡镇活动站配足了素质教育资源,配齐了音体美专业教师。“十二五”以来,榆阳区深化办学体制改革,打破原有人事任用体制,实行阳光招生,大力引进高素质人才,活跃课堂教学,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健康成长。
创新体制机制 倡导公平教育
正如市民张涛所说,新生入学电子派位获得了社会普遍认可。为彻底解决多年来城区小学招生问题,去年榆阳区率先在全省改革城区小学招生制度,新生入学采取网上报名、入户调查、电子摇号、随机派位、分段录取的方式确定学校招生对象。电子摇号期间,市区相关领导、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家长代表、新闻媒体全程参与,公证人员全程监督,电子派位结果现场公布,7856名新生平稳顺利入学,所有班额均控制在54人以内。
今年城区义务教育学校全面实行阳光招生、均衡编班。截至目前,小学招生已完成了手续办理和网上报名,学校正在进行资格审核和入户调查。此项改革全面推行后,将彻底解决城区义务教育学校择校热、大班额、生源不均衡、教育不公平等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