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漠就犹如女人一样,你对它温顺它就会顺从。”7月21日,在神木县境内黄河一级支流秃尾河上游的各丑沟张应龙的治沙基地,他开玩笑说。在榆林,一部生态建设史就是一部植树造林和防沙治沙史,一代代务林人用心血、汗水甚至生命,在毛乌素沙地筑起一道道坚不可摧的绿色走廊。
7月21日上午9时许,榆林市委宣传部、组织部、市林业局、市文联为践行“三严三实”要求,大力弘扬榆林治沙精神,提炼榆林精神,举行为期3天的“弘扬榆林治沙精神、践行三严三实”主题实践采风采访活动。首先,采风采访活动来到榆林市林业展览馆,参观了榆林近年来治沙成就以及先后涌现出一批批治沙英雄,补浪河女子民兵治沙连、神木张应龙治沙基地、靖边牛玉琴治沙基地等一些可歌可泣的治沙英雄故事。
在神木县境内黄河一级支流秃尾河上游的各丑沟张应龙的治沙基地,站在沙峁上的张应龙抓起一把沙,开玩笑着说:“沙漠就像女人一样,你对她好,她就顺从你。”
张应龙是土生土长的神木人,毕业后他选择离家到北京闯荡,很快从一名普通的营销员干到一家外企的副总,年薪30万多元。2003年,张应龙带着几分成功的喜悦衣锦还乡,家乡的飞速发展让他既高兴又担忧,也促使他走上一条完全不同的人生道路。“在一次喝醉酒后,村支书一句我给他10万元,他就将村里的荒沙承包给我。”张应龙说,原本这只是一句醉话,没想到村支书真的兑现了,这让他从此走上治沙的道路。
于是,张应龙以个人名义承包了秃尾河源头南北长35公里、东西宽约10公里的42.8万亩荒沙。为了造林,他先后投入治沙资金250多万元,迅速从一位事业有成、小有资产的成功人士,变得一贫如洗,连吃饭、抽烟都要靠亲友资助,最窘迫的时候,他的口袋里只剩下50元钱。然而即便在如此的窘境下,张应龙还是“一根筋”,扎在沙漠里不回头。
十几年的苦心经营,张应龙从林业“门外汉”变成治沙专家,完成荒沙治理面积已经达到38万亩,栽植树木2500万株。在他的治理区,生态条件已有很大改观,植被覆盖率达到60%左右,局部小气候明显改善,野生动植物种群逐年增加,水源涵养能力逐渐提高。
为治沙,张应龙由当年当地最富的人变成了最穷的人,但他却无怨无悔地认为,这片绿就是最大的回报!如今随着知名度的不断提升,他也由一位普通的治沙农民变成荣誉加身的造林模范,在体味了千百种苦乐滋味后,实现了人生的第二次超越。
今年,他被中共中央、国务院评为“全国劳动模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