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8日,记者从市卫生局获悉,2009年以来,我市医改各项举措深入人心,广大群众得到实惠。目前,全市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全面推开,新农合市级统筹制度初步建立,国家基本药物制度稳步实施,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得到加强,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迈出步伐。
公立医院改革——让群众享优质服务
在新医改中,公立医院改革是最艰难、最关键的改革。新一轮改革启动以来,我市各县区政府的投入不断加大,提高了财政对县级公立医院的人员经费补助比例,榆阳、神木、府谷等县区实行了全额预算管理,并由过去的单纯拨付人头经费,扩大到了基本建设、设备购置、人才引进等诸多方面。县级公立医院全部取消了药品加成,实现零差率销售。医院内部实行院长任期目标责任制和干部选拔聘用制,加强绩效考核管理,医务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得到了进一步提高。
新农合市级统筹——让群众看得起病
建立和完善以基本医疗保障为主体、以其他多种形式的医疗保险和商业健康保险为补充、覆盖城乡居民的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这是新医改对医疗保障的要求。几年来,我市在全省率先建立了以市为单位的“六统一”“三机制”市级统筹制度,即统一筹资标准、统一组织管理,统一资金管理、统一补偿方式、统一考核服务与监管、统一实行信息化管理,建立准入与退出机制、监管机制、奖惩机制。
随着参保人数增加,筹资标准也提高到415元,参合人数达到290.99万人,参合率98.53%,市内一级医疗机构实际补偿率达到84.57%,二级医疗机构达到72.52%,三级医疗机构达到50.9%;胃癌、肺癌等22种重大疾病费用补助比例提高到了市内75%,省级及省外70%。今年1—9月份,全市共有234.413万人获得新农合补助,累计补助金额9.9亿元,受益面达到79.87%。
基本药物制度——让群众看病更便宜
基本药物制度就是要彻底改变基层医疗机构以药养医的现状,切断药品销售中的利益链条。
2010年起,我市在全市各乡镇卫生院等基层医疗机构全部配备使用国家基本药物目录药品,实行统一招标、统一价格、统一配送的“三统一”管理。去年,又将此项工作扩大到全部县级公立医院。截至今年9月底,全市基本药物采购金额累计达到3.98亿元。同时,各县区又启动了药品统一采购与结算的管理机制,对“三统一”药品货款实行统一结算,进一步落实了“零差率”以后的财政经费补偿政策,及时足额拨付基层医疗机构药品经营亏损补偿经费,确保了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正常运行。
基层医疗服务体系建设——让群众在家门口看病
加快建设和发展基层医疗机构,让群众乐意走进家门口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就诊。截至目前,我市完成了12个县级医院的建设项目,建设乡镇卫生院111所,建成标准化卫生室3922个,在榆阳区建成7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28个社区卫生服务站。启动了一批市级医院的迁建、扩建项目,市第一医院榆林医院二期工程规划5.68万平方米,计划投资3.2亿元,绥德医院扩建项目规划4.28万平方米,计划投资2.2亿元,项目已开工建设;市第二医院迁建项目规划17.2万平方米,计划投资9亿元,已完成封顶;新建第三医院规划16.6万平方米,其中一期13.9万平方米,床位800张,投资6.1亿元,已全面建成。2009年以来,全市培训乡镇卫生公共管理人员671人次、卫生技术人员1776人次、乡村医生12414人次。7家三级医院与11家县级医院建立了培训基层医务人员的长期对口关系。
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让群众健康有保障
让广大群众能够“防病于未然”,是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改革的精髓。改革启动以来,我市制定出台了管理办法和考核方案,启动实施了国家基本和重大公共卫生项目。2009年以来,全市农免补助20676人,发放叶酸116695瓶,26984人次受益,新生儿遗传性代谢基本筛查33458人,听力筛查7863人;宫颈癌筛查49010人;乳腺癌筛查2725人;艾滋病筛查34653人、乙肝筛查35628人、梅毒筛查35094人,孕产妇健康管理30778人,管理率达到93.44%;0—6岁儿童健康管理28158人,管理率92.68%;乙肝查漏补种接种率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