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11年“振南”工作实施以来,南部县抓住机遇,保持了持续较快的发展,其中利用50多亿元资金新建的134个项目,夯实了南部县发展之基,蓄足了南部县腾飞之势。截至2013年底,南部县GDP总和达到237亿元,是2010年的1.69倍;地方财政收入达到3.49亿元,是2010年的2倍,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45万元,年均增长2800元,民生建设、经济社会得到全方位提升,步入发展快车道。
量身定做打造优势特色项目
小杂粮生产、加工一直是南六县的优势产业。“振南”工作抓住这一重点,积极推进小杂粮项目,一批贴合当地实际的农业项目有序推进。
将于5月投入使用的陕北小杂粮集中交易中心,位于米脂十里铺乡艾家坪村,占地面积3250平方米,综合楼正立面采取欧式与陕北窑洞建筑特点相结合,旨在体现陕北的新时代、新风貌。该项目负责人介绍,陕北小杂粮集中交易中心涵盖了信息咨询服务中心、产品展示交易中心、产品研发中心和综合服务中心,项目总投资2300万元,其中“振南”资金投入1900万元,待建成后,将采用政府引导、行业协会协调、市场化运营模式,立足榆林,面向陕北,辐射晋、蒙、甘、宁等周边地区,着力打造融合一、二、三产业,具备现代服务业和产业信息化特征,陕北规模最大的小杂粮“一条龙”式服务基地。
随着“振南”工作的不断深入,南六县一大批红枣、油料、中药、小杂粮、豆类等加工业项目异彩纷呈,逐步走上规模化、品牌化的道路,有力推动了南部农业产业化进程。旅游文化业稳步推进。 北国风光景区、黄土风情园、疏属山、杨家沟、东方红文化产业园等骨干景区陆续开工建设,为南部转型发展培植新的增长点。民生基础设施得到极大改善。跨县区的沿黄公路建设、清辛二级公路进展顺利,为沿黄产业带的兴起奠定良好基础。一大批县医院、学校、体育中心广场、城区道路、公交设施的建设,极大地提升了县城公共服务能力,群众得到了实惠,幸福感普遍增强。
四两拨千斤觅得发展新空间
由“振南”资金主导建设基础设施的榆佳工业园区,打造工业发展平台,筑巢引凤,吸引企业入驻园区,真正起到“四两拨千斤”的作用,其中仅投资280亿元的陕西有色2.4万吨多晶硅项目就创造了利税6000余万元。此外,园区还增加了就业,实现了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双丰收,推动佳县县域经济跨越发展。
据悉,2015年年底前,江苏盐业集团盐化工组团项目建成投产,陕西有色二期启动建设,累计完成投资地产达到400亿元,基本建成新型盐化工产业集群、煤化工产业集群,具有国际水准的电子材料工业园、1000万吨物流商贸中心。预计到“十二五”末,园区可形成400多亿元规模的产业集群,提供财政税收超过20亿元,可新增上万人的就业岗位。
2013年是榆林实施“振南”战略以来投资规模较大的一年,按照市委、市政府的总体部署,“振南”项目整体推进顺利,共安排“振南”资金总规模4.73亿元,涉及44个项目,调动社会各方面资金投入近10亿元,其中市扶专项资金2亿元,重点用于工业园区、文化旅游、特色产业、县城民生基础设施建设;滚动发展资金576万元,重点用于有偿扶持民营特色加工业项目建设;南北对口帮扶资金1.33亿元,重点用于县城基础设施、民生和旅游项目建设。
承接有序“振南”工作稳步推进
在“振南”工作中,项目建设往往牵一发而动全身,在整体工作中起到支撑性作用,所以在项目选择上,我市坚持突出重点、科学发展、因地制宜、效益优先、关注民生、尊重基层、资金安全、程序规范、注重前期等十项原则,不断突破南部县域经济发展的瓶颈制约,集中力量抓住南部县发展的重点和难点,大力推进工业园区基础设施建设、特色产业发展、文化旅游产业建设和民生工程建设,是振兴南部的工作重心。今后,我市将继续以项目建设为抓手,努力实现“全市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区域经济发展特色化、社会公共及民生服务均等化、生态环境绿色化”,着力打造南部县蓝天碧水青山绿草,不追求带污染的GDP,力求全方位促进南部县公共服务及民生事业均等化发展,让南部县广大干部群众共享“振南”发展成果。
同时,我市还将继续强化“振南”工作措施,加强组织领导,加大支持力度,加快项目建设进程,加大项目督查力度,建立严格问责机制,努力形成“振南”工作合力,攻坚克难,真抓实干,着力开创“振南”工作新局面,让南部县富裕梦想照进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