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榆林市委员会

“三年植绿大行动”:为民筑座生态城

发布时间:2015-01-15 09:14 来源:本站 浏览次数:592
【字体: 打印

    “飞机进入榆林上空,从舷窗向外看,地面满目绿色,令人心旷神怡。从机场一路行至市中心,道路两旁鲜花绽放,绿树成荫,记忆中荒凉的沙漠古城已蜕变为柳暗花明的新榆林”。离开故乡榆林20多年的周先生2014年夏天再回榆林后在微信上晒出自己的好心情。

  因了“三年植绿大行动”的实施,在塞上榆林,干部群众围绕市委、市政府提出的“绿染山川、花满古城、美驻沙漠”建设目标,周密部署、扎实推进,“风吹草低见牛羊”的秀美景色正在这里重现,榆林人民翘首企盼的“塞上生态名市”雏形初显。

  八大林业重点工程完成造林322万亩

  自2012年启动实施“三年植绿大行动”以来,榆林市先后重点实施了环榆林城防护林带、城市绿化、飞播治沙、千里绿色长廊建设、能源开采企业绿化、千村万户绿化、河流水系绿化、林业产业化建设等八大林业重点工程,累计完成造林322万亩。

  据介绍,在榆林老城区、高新区、西南新区和东沙新区,建设了榆溪河生态走廊、榆林大道景观公园、东沙生态公园等4处大型生态公园,绿化提升改造了榆林大道、富康路西段等140多条道路和5个广场,建成榆阳中路街头、榆溪大道中分带等20多块街头绿地。通过“庭院植绿、拆墙透绿、见缝插绿”等措施,督查机关单位、居住小区进行绿化美化,建成省市级园林式单位110个、园林式小区54个。三年来,榆林新增绿地面积1138.73万平方米。

  2013年,榆林市启动了省级生态园林城市及国家级园林城市创建工作,加快了改善生态环境的步伐。以新210国道榆林城区过境线、绕城快速干道、榆林西南新区主干道路防护林带为骨架,辐射榆林机场专线、榆阳区东沙大道、榆麻、榆沙、榆常运煤专线、汽车产业园、农科示范园、麻黄梁工业园、青云寺景区等道路、园区、景区,在榆林城区外围初步建成了100多公里长的防护林带。

  在荒山治理中,榆林市坚持生物措施与工程措施相结合,重点防治与区域防治相结合,把高速公路沿线、中心城镇周围作为治理的重点,实施飞播造林63万亩。对植被覆盖度较低的半固定沙地,采取封沙育林和人工造林相结合的治理措施进行综合治理。公路、铁路沿线全面实施绿色长廊工程,加快绿化步伐;工矿企业实施能源开采企业绿化工程,城镇区周围建设环城区防护林带,大力发展城市绿地和环城绿带;偏远沙区采取生态移民、封禁保护等措施,促进生态自然修复。

  千里绿色长廊建设对包茂、青银等5条高速公路及G210、G307国道、铁路、二级以上公路沿线实施绿化美化,绿化里程800多公里。当年绿化、当年见效,交通网络形成点线面结合,层次多样、结构合理的绿化带和景观带。

  据介绍,“三年植绿大行动”实施以来,榆林市有500多家企业参与造林绿化,自筹资金3.46456亿元,完成造林面积32.23万亩。千村万户绿化对全市308个村庄实施了绿化美化,村容村貌大为改观,农村人居环境不断改善,初步形成了“村外林带环绕、村中绿地成景、庭院花果飘香”的绿色新农村。河流水系绿化在窟野河、秃尾河、清水川、石马川等河川沿岸营造以沙棘为主的水土保持林30万亩,有效地遏制了水土流失,维护了水库、河流及周边湿地生态安全。

  在进行绿化的同时,榆林市还在黄河沿岸红枣主产区建设优质红枣经济林基地73万亩,其中新建红枣基地28万亩、改造低产枣园45万亩。

  森林覆盖率由30.7%提高到33%

   “来到榆林采访,随处可见的植树造林场景令人十分振奋,无论是交通主干线,还是浩瀚沙海、黄土高原,人们在已经变绿的土地上书写更加精美的篇章——实行更高层次的美化、绿化、香化,一个水清、草丰、山美的绿色榆林正在眼前呈现”。有记者在采访手记里这样写。

  实施“三年植绿大行动”以来,榆林市共完成造林300万亩,大片荒沙荒山得到绿化。黄河沿岸形成了以红枣为主的红色经济林带、中部黄土丘陵区形成了以“两杏”为主的黄色经济林带,北部沙区形成以樟子松为主的绿色防护林带。全市已建成的高速公路、国道、省道及铁路沿线、河流沿岸和水库周边基本得到了绿化。从城区到乡村,绿色主框架已经形成。据2013年县级林地保护利用规划数据显示,榆林市现有林业用地面积3941万亩,占国土面积的60.3%,其中森林面积2157万亩。森林覆盖率由2011年的30.7%提高到33%,北部沙区仅存的50万亩流动沙地得到了全面治理。

  据省气象部门遥感资料监测结果,2013年度陕北地区植被覆盖度与2011年相比,提高了4.54%。北部沙区植被覆盖度不断增加,地表扬沙现象逐渐减弱。南部丘陵区水土流失面积和流失强度大幅度下降,地表径流量降低,干旱、洪涝等自然灾害也明显减少。如今,从“陕西北大门”府谷到“全秦要户”清涧,从“三边”到晋陕峡谷,从城市到乡村,塞北大地处处披上了绿装,不少地方基本实现了农田林网化、城市园林化、通道林荫化、庭院花果化。实现了由黄变绿的历史性转变。
  “三年植绿大行动”使榆林市森林资源增加的同时,湿地资源迅速增长,湿地面积达到67.65万亩,野生动物栖息地得到有效恢复,动植物种群与数量不断丰富,新引进栽培绿化植物20多种,目前,全市有国家Ⅰ、Ⅱ级保护野生动物37种,省级保护野生动物11种,各类古树名木2212株,全市生物多样性指数显著提高。
  同时,以改善人居环境、建设省级生态园林城市、国家级园林城市为目标,榆林市遵循“以人为本、突出身边增绿”的原则,按照乔灌草花合理搭配、美化效果赏心悦目的要求,科学规划,优化布局,大力开展绿化美化工程,绿化规模不断扩大,治污减霾、碳汇释氧功能显著增强,人民群众生产生活环境明显改善,呈现出天蓝、地绿、山青、水美的新面貌。在中心城区和各个县城,开展了城市绿化和机关单位、居住小区、学校社区的绿化美化建设工作,使城市绿地不断扩大,绿化覆盖率显著提高,花园式小区、园林式单位遍地纷呈。城市建成区绿化覆盖率、绿地率、人均公园绿地面积分别由2011年的28.31%、27.56%、6.65平方米提高到目前的38.34%、34.17%、16.6平方米。全市降水量稳定增加,近三年比过去增加100mm以上,城乡人居环境得到了极大改善。

  带动林业富民产业稳定发展

  大范围的植绿行动,也让榆林市农村迎来了林业产业致富的好机遇。

  榆林市积极发展技术含量高、市场前景广、产品竞争力强、附加值高、经济效益显著、低碳绿色、符合区域产业发展方向的林业富民产业。2013年,全市林业产值57亿元,农民人均增收1900多元。

  在经济林建设上,榆林坚持发展红枣、长柄扁桃两大主导产业,实施了“百万亩红枣基地”建设工程,全市发展红枣经济林73万亩,红枣年产值20亿元,佳县、清涧等县农民人均红枣收入达3000元。因地制宜发展核桃经济林11.3万亩、山地苹果2万亩,拓宽了群众增收渠道。在北部风沙区建设长柄扁桃基地25万亩,并与高等院校联合进行丰产栽培技术攻关、产品深度研发,已成功研发出长柄扁桃食用油,亩均产油40公斤,其不饱和脂肪酸含量达98.1%,油质居各种植物油之首。

  在各项林业工程的带动下,苗木产业也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全市育苗面积达6.8万亩,年产各类苗木8亿株,年产值达11亿元。广泛开展的造林绿化工程还为广大农民提供大量的劳动岗位,群众通过参加造林、护林,增加收入5亿多元。 
  随着生态环境的不断改善,当地群众发展种植业、养殖业、加工业、生态旅游等方面的积极性日益高涨。榆阳区发掘10万亩大扁杏基地的生态文化内涵,春季举办“杏花飘香、魅力榆阳”为主题的杏树赏花文化节活动,秋季举办“秋染南山、红叶传情”的红叶文化节,进行文学笔会和摄影采风展,邀请各界人士共同发掘林业文化资源,展示榆林市生态建设成就。神木大保当臭柏、府谷杜松等5个自然保护区和定边马莲滩、靖边五台、神木“两山”等28个森林公园建设步伐加快,为群众营造了良好的人居生态环境。榆林沙地森林公园是集休闲度假、文化娱乐、科普教育和生态观光为一体的森林公园,其中生态林业展览馆将向公众开放,引导公民树立生态文化理念,倡导绿色发展,共建生态文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