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闯荡江湖”后,在孵化中心迈开创业步
2月14日,春节长假过后的第一个工作日,榆林高新区中小企业孵化中心迎来了一批“特殊的客人”:榆林市委书记胡志强、榆林市人民政府市长尉俊东等人。这是一次意义非凡的走访。
听说书记、市长要来访,从联通榆林分公司部门经理岗位上辞职创业的榆林大象信息科技服务有限公司执行董事张志鹏,连夜从内蒙古赶了回来。胡志强书记一行离开之后,在激动之余,张志鹏在自己的微信朋友圈发了几张书记到访自家企业的照片,并配了个俏皮的标题:“情人节!市委书记去哪儿?”
朋友圈火热的评论和反响让张志鹏没有想到,有几个在深圳的同学还评论说:“张总,做多少亿的生意,市委书记都来参观啦?”
“张总”的生意有多大?从2015年10月大象信息科技服务有限公司成立至今,投资230余万元,带动40多名大学生就业创业。在高新区中小企业孵化中心,这样的企业已入驻了14家。
在高新区高科企业孵化中心8楼办公的榆林市智能通电子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张钧,从初中毕业便开始“闯荡江湖”,搞过煤炭运输、承包经营过公交车、开过旅行社。从2009年起,张钧开始着手榆林一卡通项目,从进入时便按照国家标准推进,如今已将企业创办成为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榆林全市唯一一个获得三级计算机系统集成资质的企业,仅仅凭借该公司自主研发的六套软件,公司已实现数百万元的收入。在该企业的助推下,榆林也成为全省首个与全国72个城市实现一卡互联互通的地级市。
在高新区创业大厦24楼办公、与总部位于江苏的“爱个购”电商平台合作的榆林市华威电子商务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闫飞,则是榆林传统企业主动转型的一个典型代表。
“原来依靠投资煤矿赚了些钱,转行搞房地产,结果在房地产项目上投资的1.5亿元无法解套,企业陷入困境。只好又搞网络公司,现在已投资了200多万,有员工30多人,公司依托‘爱个购’网销平台有针对性地开发‘陕北情’牌榆林本土特色农产品,预计网络公司今年就能够盈利。”闫飞说。
在高科企业孵化中心七楼办公的榆林市成宇节能环保技术服务有限公司总经理曹埕瑜,大学毕业后到鄂尔多斯的煤矿去淘金,用他的话来说:“当时机会太好,简直就是躺着赚钱。”淘到人生第一桶金的曹埕瑜2013年回到榆林做起了房地产,碰上了房地产行业不景气,大部分资金赔了进去。在家待了两年后,曹埕瑜在环保节能领域找到了商机,2015年与北京一家专业的节能公司合作,引进先进技术,并先后给榆林莱德大厦、银杏酒店做了节能改造,改造后两家公司节能水平均达30%以上,曹埕瑜的环保公司也逐步走向盈利。
2 “极客空间”:草根创业的“家”
榆林高新区中小企业孵化中心的企业家创业仅仅是榆林大众创新、万众创业的冰山一角。
与高新区中小企业孵化中心“高、大、上”的企业相比,位于榆林城区保宁中路的“极客创业咖啡”和位于航宇路亚细亚酒店背后的“极客空间”,则是完全的草根创业群体。而这活跃在榆林城区的草根创业群体的背后操盘手——榆林康乐旅行社董事长刘庆军对于榆林目前的创业氛围有着更加清晰的认知:“我觉得2014年是榆林‘创业元年’,榆林现在是草根开始大规模创业,而有过亿资产的大企业投身到二次创业中来的较少,这是我们和其他城市的区别。就拿我们的极客空间来说,地方原来是一个有着过亿资产的大老板的,但在这几年这种情况下,做实体做不起来,就需要一个创新的玩法。现在我1平方米每月只收5元的物业管理费,前两年免房租,创业者几乎是‘零负担’创业,这样创业者就获得一个较好的发展机遇和环境。”
2015年7月还是空旷大房子的“极客空间”,短短半年间已有浩伟科技、陕西大道义实业有限公司、榆林市聚农惠电子商务有限公司等8家企业入驻,成为年轻人创业的一个“民间范本”。
而在榆林的各个县区,来自民间的创业高手层出不穷。神木论坛董事长马强、聚劲团创始人之一张成兴、百度外卖榆林站负责人刘云、生态宴土特产农民专业合作社理事长郭荣亮……这些来自民间的草根创业明星,正在导演着一场场逆势上扬的精彩好戏。榆林本土创业者渐渐成为引领榆林经济社会发展的“弄潮儿”。
3 创客迎来政策机遇期
“这些企业,是我们榆林未来经济发展的希望。我们的媒体应该重点报道宣传,相关部门要出台政策和激励机制,创造良好环境,鼓励引导企业发展,帮助企业搭建营销平台,全力营造创新、创业良好氛围。”在走访高新区中小企业孵化中心时,榆林市委书记胡志强说。
榆林高新区企业发展为何活力十足?高新区管委会发改局副局长张军这样解答:“过去榆林高新区发展以房地产和煤化工为主导产业,2015年初,随着能源与房地产行业的持续疲软,高新区面临的挑战前所未有。在这种背景下,带动扶持高新技术企业发展渐渐成为一种共识。”
“完全就是尝试着干,管委会也是摸着石头过河,针对企业的场地租赁费、税费等相关扶持政策现在也没有最终确定,等于是管委会先‘放水养鱼’,让企业进入后能有一个适应期,现在入驻的企业还没有一家收取过办公场地租赁费。在企业准入上,管委会设置的门槛也比较低,只要符合国家鼓励的高新类企业均可入驻。”直接负责企业招商的高新区管委会发改局副局长李帆说,“我们还建设了面积达6万平方米的高科大厦,下一步,准备引进一大批省内、国内高新技术企业,并在大厦对面预留设定专门地块,以满足企业在孵化成熟后生产用地的需求。”
“原来公司租了一个小区的两个房子,感觉人员进出很不方便,听说高新区中小企业孵化中心对外招商,当时抱着试一试的态度报了名。没想到到了去年12月,管委会就打电话说符合条件可以入驻,现在有了开放的场所办公,给我们大象公司解决了大麻烦。”张志鹏说。
为鼓励企业、个人创业热情,榆林市工商局主动简政放权、革新登记流程、缩短办事时限、降低创业创新的门槛。一是实行市场主体登记注册的注册资本认缴制、“先照后证”改革,放宽名称、住所等登记事项的登记条件,减免登记注册费用,实现了投资主体“零限制”、名称登记“零门槛”、注册资本“零首付”、经营范围“零束缚”、注册登记“零收费”、审批发照“零障碍”的无限制、无门槛的创业鼓励政策。二是实施了“三证合一”改革,将营业执照、组织机构代码证、税务登记证合为一个载有社会统一信用信息代码的营业执照。简化了繁杂手续,将原来企业设立办理各项手续所需1至2月时间缩短为只办一个营业执照所需的3至5天时间。三是实行年报制度改革,将原来每年市场主体需向工商部门报送年度检验资料由工商部门审核检验的年检制度,改革为企业每年只需通过网络填报企业的基本经营情况的年报制度,极大地减轻了企业在经营过程中的工作负担,给企业松了绑、减了负。
通过政策革新,榆林市市场主体快速发展。2015年,榆林市全年新登记各类市场主体42478户。其中企业10022户,个体工商户30850户,农民合作专业社1606户。较改革前年平均增长率提高了32%,实现了6.3万人的自主创业、就业。截至2015年底,榆林市各类市场主体保有量达到243430户,其中各类企业54629户,个体工商户180423户,农民合作专业社8378户。
4 创业者仍有诸多难题待解
尽管榆林创客创业有着较好的政策预期,但具体到每一个创业者,创业路上仍然困难重重。
“公司需要资金、人才和技术,传统的融资大门对我们是紧闭的。由于本土高科技人才的缺乏,榆林本地无法制作相关软件、编程,因此,我们不得不把技术全部外包给北京一家专业的技术型公司。而技术外包带来的最大的一个问题就是开发效率的低下,导致我们跟不上竞争对手的节奏,在竞争中时常因为技术问题而处于被动的状态。”榆林市飞雪网络信息有限公司市场部总监任佳说。“技术外包的第二个问题是资金投入也大,每年我公司在技术外包方面的投入约为30-40万元,但是网站真正意义上的改进,却较为缓慢。”由于资金、体量无法和全国性的大团购网站,如糯米团、美团相比,2015年后半年,该公司团购业绩持续下滑。
“那天胡书记来时没来得及汇报,尽管我们已经和西安城市一卡通公司接触过几次,接洽卡片互通使用的业务,让持‘驼城通’的市民到西安也能刷卡乘公交车、坐地铁,但因为涉及到政府补贴,对方要求最好政府之间能够直接对话,商讨互通相关事宜,而我们作为民营企业,向政府提出这样的诉求是否合适?”张钧说,“此外由于各行业的差异性和资源的分散,涉及到生活中的水、电、气卡在整合中也有很大的难度,企业还需要政府在整合资源上帮帮忙。”
在创业理念和氛围上,从政府官员到普通民众,对待新事物的理解和反应都比较迟缓。“榆林需要创业精神和创新精神,以前单纯依靠煤炭、石油、土地的时代过去了,现在企业家和创业者都必须靠实力和智慧创业。”榆林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孙利斌说。
与创业者有过多次直接对话访谈的榆林团市委副书记高峰说:“现在创业者创业,一是在创业项目选择上比较困惑;二是各种创业资源还需要进一步整合;三是创业者需要互相交流,在交流中完善学习。”
而在创业者具体创业实践中,仍有诸多难题,需要创业者、企业家、政府等多元主体来破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