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公立医院改革 探索管办分开管理体制
“现在村里不仅有村级卫生室,还有了村医,一般的小病我们在家门口就可以得到治疗。”说到近几年医疗卫生事业改革带来的实惠,榆阳区青云镇钟家沟村村民王慧慧赞叹不已。
五年来,我市始终以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为中心,率先启动新农合市级统筹,全面铺开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医改工作走在全省前列。在探索中逐渐走出一条符合本地医疗卫生实际、符合群众健康利益的医药卫生发展路子,有效改善了群众就医环境和条件。
2013年,榆阳区星元医院成立了董事会,推行由董事会领导的院长负责制,成为全省第一家推行政事分开、经营权和所有权分离,建立以董事会为主体的现代法人治理结构的公立医院。2014年,榆阳区组建了公立医疗集团,该集团由星元医院、儿童医院、区人民医院等6家公立医院组成,为全市有效整合医疗资源、推进医药卫生全面深化改革积累了实践经验。
“十二五”期间,我市强力推进公立医院改革,探索管办分开的医院管理有效形式,不断完善内部管理制度,提高补偿标准,形成科学规范的公立医院管理体制、运行机制和监督体制。我市还大刀阔斧改革“以药补医”机制,目前全市所有县级公立医院均取消了药品加成,实行药品零差率销售,采取调整医疗服务价格、改革医保支付方式和落实政府投入等综合措施,不断减轻群众看病负担。
2、推进项目建设 提升医疗卫生整体服务水平
市一院榆林、绥德院区改扩建工程全面完工,并投入使用;市二院迁建历经4年,于去年10月15日正式搬迁开诊;市中医院南郊院区设立结核病治疗中心和市关爱医院(戒毒康复医院),启动了传染病楼和市精神卫生中心的新建和改扩建项目……截至目前,全市完成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项目156个,建设规模60461平方米,规划投资1.67亿元。
7家三级医院与11家县医院建立了培训基层医务人员的长期对口协作关系。同时推行便民惠民措施,优化诊疗流程,延长门诊时间,开展错峰服务分时段诊疗活动,健全了各项转诊预约和双向转诊制度。
此外,还在市、县组建13支流动医疗服务队,并与国家卫计委和中国人口福利基金会共同筹资2256万元,为医疗队配备13辆流动医疗服务车。目前,流动服务车已交付各县区开展诊疗服务。
3、参合率达99.20% 新农合制度渐趋成熟
五年来,我市积极推行新农合制度,进一步巩固和提高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水平。据统计,“十二五”期间,全市参加新农合人数由2010年的269.78万人提高到2015年的297.22万人,参合率由94.95%提高到99.20%,新农合筹资标准由150元/人提高到500元/人。
2011年,我市利用新农合基金创新性地开展了大病补助工作,对当年自负费用达到和超过3万元的大病患者实行二次救助,最高可获补助20万元。自2012年起,在原新农合补助制度的基础上,利用新农合基金为全市参合群众购买了大病保险,进一步提高了患者自付费用的报销比例。
全面拓展医疗救助“一站式”服务,将定点医疗机构扩大到市级医院。城乡低保自付费用救助比例从60%提高到65%,五保对象、城市“三无”对象的自付费用救助比例达到100%。
4、落实补助经费 提高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
我市全面落实公共卫生补助经费,实行绩效考评制度,大力开展服务项目,最大限度地预防疾病。实施市级统筹,实行“先服务,再考核,后拨款”的管理模式,截至目前,城乡居民建立健康档案3525156份,建档率达91.03%,65岁以上老年人健康体检率76.79%,疫苗接种率保持在95%以上。
同时,持续实施贫困地区儿童营养改善、农村孕产妇住院分娩补助、增补叶酸预防神经管缺陷、新生儿疾病筛查等工作。其中横山、绥德、米脂、佳县、吴堡、清涧和子洲等7个试点县仅2015年就为321541人发放营养包,实现了规范化运作。
定边、绥德、靖边、榆阳、横山为农村妇女宫颈癌检查项目县,榆阳、靖边为农村妇女乳腺癌检查项目县,2011年至2015年共计筛查宫颈癌273152例,筛查出宫颈癌143例,宫颈癌患病率0.57‰;乳腺癌15924例,查出乳腺癌10例,患病率3.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