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2020年
耕地保有量不低于1541万亩
马铃薯300万亩
小杂粮155万亩
高产玉米180万亩
设施蔬菜60万亩
杂果140万亩
羊子存栏650万只
家庭农场5000个
“十三五”期间,我市围绕土地、结构、畜牧、科技等方面做文章,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强力推动陕西“第二粮仓”建设。到2020年,全市粮食产量将稳产在150万吨左右。
重视“土”,强化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依照“保”“提”“增”的途径,划定永久基本农田,全市耕地保有量不低于1541万亩,基本农田保护面积1211万亩。科学划分农业空间,提高耕地质量,北部风沙草滩区建设连片机耕地,南部丘陵沟壑区建设高等级川坝地。高标准农田建设与高效产业建设相结合,到2020年,新增加6个中央财政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10个中央财政小型农田水利专项工程,全市累计建成高标准农田128万亩,高效节水灌溉面积10万亩。
调整农业结构,优化农业区域布局,增薯粮、调玉米、改红枣、扶菜果,推进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和高端农业转型。建设国内一流的标准化马铃薯生产基地,到2020年面积将增加到300万亩。充分发挥杂粮耐旱品优特性,优化区域小杂粮品种结构,到2020年面积将扩大到155万亩。重振水稻种植发展,横山、榆阳区无定河优质水稻种植面积稳定在10万亩。调整玉米种植结构,压缩春玉米比例,适度发展饲用玉米,推广全株青贮玉米种植,到2020年高产玉米基地调整为180万亩。打造地域特色的设施蔬菜和大漠瓜菜基地,面积稳定在60万亩。抓住“苹果北扩”的战略机遇,推进绥德、米脂、子洲、清涧、靖边等地及横山、榆阳、佳县、吴堡南部部分基地建设,到2020年新增优质山地苹果40万亩。长城沿线发展葡萄、核桃、杏、优质海红果等杂果140万亩。
推进畜牧大市建设,从现代畜牧业标准化生产、畜禽良种繁育推广、动物疫病防控、产品安全监管、饲草饲料生产五大体系建设,推动农林牧一体化发展。今年全市人工种草100万亩,种植饲料作物50万亩,培育“粮改饲”示范村5个,示范户100个。发展陕北白绒山羊养殖,推行标准化适度规模养殖,建设榆阳、神木、横山、靖边、定边、子洲等六个省级肉羊基地建设,稳步发展生猪、肉牛、奶牛、禽、蛋、奶产业。到2020年,全市羊子存栏650万只,出栏550万只,建成全国非牧区养羊第一大市。
解决“谁来种地”,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建立以家庭农场为基础、农民合作为纽带、农业企业为龙头、农业园区为格局的现代农业新格局。培育家庭农场,重点发展经营耕地南六县100亩、北六县200亩以上,年纯收入10万元以上的适度规模家庭农场。围绕羊子、马铃薯、小杂粮、红枣、大漠蔬菜、山地苹果、水稻等产业,培育农产品精深加工领军企业。到2020年,培育和提升家庭农场5000个、农民合作社1000个、龙头企业100个、农业观光园10个。
强化“技”,提高科技支撑水平。农业增长由依靠资源投入向依靠科技进步转变,农业抗旱保收、畜禽良种选育等关键技术取得突破,推进新品种、新工艺、新工具普及应用。探索以技术入股等形式形成相对稳定的利益联结机制,鼓励科研人员承担科研项目,领办创业企业。发挥我市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共建的红枣、马铃薯、玉米等试验站技术优势,建设科技专家大院和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推行“互联网+”现代农业,以市场为导向,促进农业发展由“生产导向”向“消费导向”转变。
提升农业机械化水平,加快推进主要作物、关键环节的生产机械化。从新机具、新技术、试验、示范等方面切入,重点将推进农机农艺融合、良种良法配套,实施马铃薯、玉米、水稻全程机械化,农机深松整地,新机具试验示范基地,秸秆机械化综合利用等重点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