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榆林市委员会

挪穷窝 拔穷根 定边白于山区万名百姓过上好光景

发布时间:2016-12-01 11:11 来源:本站 浏览次数:969
【字体: 打印


定边县杨井镇秦湾移民搬迁新村全景 周鑫俞 供图


在定边县白泥井农业示范园核心区,工人们正在检查辣椒苗的生长情况    周鑫俞 供图


白于山区百万亩马铃薯花相继盛开 周鑫俞 供图


红柳沟镇朱尔庄村移民搬迁新址建设现场村民们正在硬化    宋欢 摄

“现在天还不冷,咱们尽量赶在入冬以前把这儿的路全部修好,早日让村民们住上新房……”9月27日上午,在定边县红柳沟镇朱尔庄村的移民搬迁新址,镇长张铮正和村民们一起热火朝天地硬化房前屋后的道路。拌浆、搬运石块、磨平路面,40岁出头的张铮样样在行,动作娴熟利索,没有一点架子,早已和这里的每一个老百姓打成了一片。

为了让村里的近百户村民能够住上移民新房,告别破旧窑洞,张铮在红柳沟镇一干就是8年,四处奔走,跑项目、要经费,走村串户做工作,以至于村民家养的狗都把他当成了家里人,村民们都幽默地称他是“狗不理”镇长。对于这个称呼,张铮则认为这是对自己工作的肯定。

深秋时节,朱尔庄村风景如画,荞麦花开正盛,一排排白墙红瓦的农家小院错落有致,一条条宽阔平坦的水泥路直通农家小院,新修建的村文化广场设施齐全,村民们的日子一天比一天红火……

朱尔庄村的变化,正是定边县推进扶贫生态移民工程的一个缩影。

2011年,一场史无前例的大规模扶贫移民搬迁战役在陕北白于山区正式打响。而白于山区占全县总土地面积67.1%,搬迁人员占整个白于山区规划搬迁人口1/3的定边县,则无疑成为这场战役的主战场。而红柳沟镇的移民搬迁项目,则是整个搬迁战役的一个小小的缩影。

据统计,2011年至2015年,定边县白于山区计划搬迁11869户、9万人。2016年、2017年两年,定边县计划实施移民搬迁6496户。其中,2016年计划搬迁贫困户4790户,较市上下达3159户的任务多搬迁1631户,占全市总任务的48.8%。

挪穷窝 拔穷根

移民搬迁实现安居梦

“住进新房子心就放在肚子里了,再也不担心下雨会冲垮那裂了大缝的老房子。”定边县郝滩镇伙草涧村的李企北竖起大拇指夸赞移民搬迁的政策好。

宽敞马路边一排排崭新的移民房让很多和李企北一样的村民住进了新房子,满足了他们最大的心愿。“住上新房子就是幸福,我最大的心愿在政府的帮助下实现了。”李企北和妻子将房屋和院落打扫得干净整洁,新的生活已经从这里开始。

“原来住的房子是1976年盖的土墙木梁房,老鼠在土墙上钻了很多的窟窿,墙体上裂着10多公分的大缝子。”原来的旧房子让李企北一遇上下雨天就心里发慌,生怕屋子被水冲塌。别人下雨天休息,他下雨天不仅不能休息,就是到了晚上也不敢松懈,还要拿着手电在房前屋后不断地查看排水顺不顺畅。“人活一辈子,连个新房子都住不上,连个安稳觉都睡不成,心中实在不是滋味。”李企北道出了过去住旧房子的辛酸。

“如果政府不给我补贴,我也修不起房子。现在的政策真是好,帮我圆了住新房的梦。”李企北说,政府按照每个人补贴7800元的标准,给李企北家6个人补贴了46800元,李企北自己又添了5万元,共修建了8间房。新房的院子非常宽敞,他还设立了专门的厨房和储藏室,硬件设施一下子就有了质的飞跃。一户住房原本并不宽敞的人家现在住在了公路边,宽敞结实的房子不仅满足了居住的需求,便利的交通更是让他们的生活变了样,出门就能等到通往县城的班车。在伙草涧村的郝杨路两侧,一排排的移民房整齐排列,房子被主人们收拾得窗明几净,有的还在门前种上了树,在院子里开辟出了菜地,而院子两侧便是他们最好的水浇田。

让贫困户搬得出

稳得住 能致富

土地是农民的命根子,群众担心搬迁后,是否将放弃原承包地,是否会丢失未来资源开发的补偿费,迁入地产业配套是否到位,能否确保以后有稳定的收入来源。

从目前的实际情况来看,涉及白于山区的各地并没有改变原承包地的归属,也就是说以前是谁的地,这块地的任何权益仍归以前的移民户。虽然距离以前耕作的土地较远,搬迁农户仍然可以继续以前那种广种薄收的耕作模式,也可以通过土地流转获得相应的收入。

为了使移民户能够稳得住,规划中,比如像定边县白泥井移民新城,要在这个全新打造的小城镇中布局了农业产业园。由于定边县土豆、荞麦等农产品产量巨大,这里距离县城23公里,公共交通较好,还布局了物流园区,更为关键的是将在社区内给每户移民建一亩六分温棚,这样一来,搬迁农户就有更多的就业选择。

目前,白泥井移民新城已初具规模,移民一期工程完成建设,二期工程全面启动,小城镇内已完成固定资产投资6.92亿元。入驻园区的企业共7家,建设项目9个,引资额11.9亿元,累计完成投资5.4166亿元。定边县标准化农产品交易市场及物流园区即将投入运营,力葆丰生物肥业有限公司已投产,定边县有堂工贸有限公司正在抓紧建设,将为园区提供标准化农产品包装服务。

与此同时,定边县还针对搬迁户进行职业技能培训。主要针对就业需求旺盛的建筑行业、服务行业、职业技能和种养殖技能等四大类提高待业人员的自身素养和专业技能,并对参加培训人员每人次给予补助。

杨井镇移民社区秦湾项目区53岁的村民白学忠激动地说:“政府啥都替额们想好了,以前的地还照样能种,现在新家里还有大彩电、电冰箱、皮沙发,额们家的好日子是从住进这‘红顶屋’里开始的。”

农业现代化推进新型城镇化

在白泥井镇衣食梁村,一栋栋崭新的住宅楼拔地而起,深红色的楼房在蓝天白云下显得格外显眼。“这是白泥井移民新城,规划建设期限为10年,规划总人口为10万人,肩负着加快建设榆林‘现代特色农业基地’的战略任务。”据定边县委工作人员介绍,移民新城发展定位为区域循环经济示范点、区域农副产品加工及物流基地、区域农业高新技术产业基地、县域经济发展副中心。

在推进移民工作中,定边县一是大力培育“薯、畜、菜、果”等特色主导产业,大力发展现代农业,保障群众增收致富。二是将移民搬迁与现代农业示范基地、小城镇建设和新农村建设“三结合”,在白泥井镇衣食梁村建设异地移民搬迁社区。

为方便移民搬迁群众发展生产,目前,园区已集中连片流转白泥井先锋村村民土地2000亩,用于核心区建设。核心区分为核心功能区和标准化设施蔬菜种植示范区两大区域,核心功能区主要功能为示范试验、技术服务;标准化设施蔬菜种植示范区主要功能是依托核心功能区集中发展设施农业,为白于山区移民提供生产基地。

“移民进住后,不仅可以发展现代设施农业,也可在园区内的企业就业。”定边县扶贫办副主任赵振宏介绍,随着园区的发展,现代农业产业发展所需的服务也越来越多,这也是未来移民就业的一个方向。

未来,定边县将继续按照“搬得出、稳得住、可发展、能致富”的要求,进一步理清思路,加强领导,统筹兼顾,高质量推进白于山区移民搬迁工作。“十三五”定边县规划移民搬迁1万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