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榆林市委员会

榆林:产业扶持激活贫困户“造血”功能

发布时间:2017-01-09 16:15 来源:本站 浏览次数:780
【字体: 打印

岁末的陕北寒风凛冽,但在榆林山山峁峁、沟沟岔岔的村落里,涌动着扶贫脱困的热潮。近日,记者走进黄河岸边的佳县朱家洼垴畔疙瘩村的一个庭院,69岁的主人薛宝珍不停捡拾着晾晒的红枣装箱,同乡的种枣能手武瑞瑞更是笑得合不拢嘴,全家种的60亩枣树有18个品种,最好的品种一斤要卖18元,一年下来种枣让他获得20多万元收入。而当记者来到200多公里外的靖边县黄蒿界镇庙湾村贫困户胡培生家里时,主人一边将热腾腾的酥油砖茶端给记者品尝,一边高兴地介绍说,新家是政府补贴项目,由村里41名党员出工修建的。
  在精准扶贫中,榆林市结合当地实际,围绕确定“三年稳定精准脱贫、五年全面建成小康”目标,按照“六个精准”“五个一批”要求,扎实开展专项扶贫、行业扶贫和社会扶贫,杜绝数字扶贫,形成了政府、市场、社会协同推进的大扶贫格局。通过持续推进易地扶贫搬迁,产业扶贫、旅游扶贫、电商扶贫、光伏扶贫等试点示范项目,积极实施“宽带乡村”广电扶贫工程,做到户户有扶持资金、有发展项目、有增收产业。
  在黄河岸边的佳县,2016年枣林面积达82万亩,其中进入挂果面积的就有55万亩,有机红枣基地近6万亩。全县有红枣加工企业58家、枣业合作社86个、各类烘烤炉3000多座,全自动风干机5台,促进了红枣产业的快速发展。正常年景产枣5亿斤,产值10亿元,农民人均红枣收入4300元。
  白于山区的定边县加大脱贫投入力度,县财政投入2.7亿元,中省市配套投入15亿元,重点实施了金融借贷扶贫、移民搬迁扶贫、社会兜底保障和产业扶贫。县上设立5000万元小额贷款担保基金,撬动银行信用贷款5亿元,对全县建档立卡贫困户实行免抵押、免担保贷款,根据银行授信评级,向贷款户发放1~10万元金融贷款,全县发放小额贷款1.4亿元,2234户贫困户从中受益,户均增收2000元以上。
  吴堡县在脱贫攻坚中创新产业扶贫模式,推出“单户开发式”“合作社带动式”“企业搭载式”扶贫模式,实施“一村一品”“一户一策”,全县68个贫困村确定了种植、养殖、就业创业3大类20项发展清单,建成各类专业扶贫合作社30余个,1293户3492名贫困户群众依靠产业“上岗”脱贫。
  米脂县依靠电商快车创出脱贫新路。以陕西省青创联盟电子商务有限公司为龙头,借助电商平台,把优质小米、大甜杏、香瓜、鲜桃源源不断销往全国各地,改变了传统销售模式,为当地老百姓添上了脱贫致富的翅膀。以该县印斗镇椿塌梁村为例,全村今年800亩大甜杏通过互联网平台“淘米易购”销售1.7万多斤,农户仅大甜杏一项收入13万余元。
  2016年,榆林市县两级筹措财政资金1.9亿元,建立贫困户发展产业小额贷款风险担保基金,协调金融部门按1∶10比例放大贷款规模,为贫困户发放最高1万至8万元免担保贷款。全市投放扶贫贷款3.12亿元,覆盖118个乡镇7226万户贫困户,扶持贫困户种植、养殖、棚栽、运输等产业,实现户均收入2200元以上。
  目前,榆林贫困户产业扶持覆盖率已达80%,产业收入占到全市贫困户总收入的50%以上,贫困户“造血”功能不断增强。全市贫困人口由2015年的41.2万人下降到2016年的25.2万人,贫困发生率由13.9%下降到8.5%。据了解,榆林市2016年将有21.8万人脱贫,并力争今年在全省率先实现脱贫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