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高云淡,微风送爽——抬头仰望,是醉人的“榆林蓝”。
草木吐翠,碧波荡漾——放眼环顾,是舒心的“生态绿”。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市坚定不移地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以环境质量改善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为目标,努力建设天蓝地绿水清的美丽榆林,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有效控制,环境法治化水平显著提高,城乡植绿大行动成效突显,环境治理工作全面推进,“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已然成为一种理念和认知,更成为一种行动。
铁腕治污守护白云蓝天
“要把生态环境保护放在更加突出位置,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五年来,我市坚持标本兼治、治防并举,不断加大环境污染综合整治力度,特别是中心城区,以创建卫生城市、环保模范城市、园林城市为载体,采取了“减煤、控车、抑尘、治源、禁燃、增绿”六大措施为主的一系列大气污染专项整治行动。城区禁烧烟煤范围逐步扩大到255平方公里,累计改造燃煤锅炉632台。
期间,我市累计投入300余万元,在全省范围内率先打造“数字环保”执法平台,建立移动执法系统,通过实时监控,减少人为干扰,完善了全市300多家重点排污企业信息,从技术上实现了环境执法的快捷化、程序化、规范化。
面对环境治理的压力,我市通过一系列整治措施,城市大气污染得到有效遏制,环境空气质量持续改善。2014年,我市城区好于二级以上天数达到336天,同比增加14天,其中,一级天数93天,刷新了自有监测记录以来榆林优良天数纪录。为了推动城区空气质量持续改善,2015年,我市决定将城区禁煤范围由105平方公里扩大到255平方公里,扩大后禁煤区范围内摸排出68台燃煤锅炉,计划于2018年底前全部拆改,确保市民呼吸上新鲜空气。
今年以来,我市以继续开展《环保法》实施年为契机,以日常监管为抓手,开展了钻井泥浆“三统一”、辐射环境安全、危险废物等6个环保专项执法行动,加大整改处罚力度。截至6月底,全市共出动执法人员7496人次,检查企业2943家,立案查处267家,查封扣押47件,限产停产14起,移送司法6起,累计罚款3107万元,同比增长68.7%,稳居全省第一。
创新举措提升服务能力
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在绿色发展理念指引下,我市坚持以污染总量控制为核心,以环境功能区划、规划环评和项目环评为依托,通过空间管制、总量控制、项目审批“三位一体”的方式,严把建设项目环保准入关。期间,我市建立节能减排和绿色发展倒逼机制,具体做到“六不批”,即不符合产业政策、工艺落后、污染转嫁、位于环境敏感区、不在规划园区、没有总量指标的项目一律不批。
五年来,我市共审批项目443个,对简单低水平重复建设、“两高一资”和产能过剩的30个项目设置“防火墙”,作出退回报告书、不予批复或暂缓审批决定,有效发挥了环评“总闸门”作用。同时,全面推行规划环评,开展规划环评36个,规划环评综合执行率达到99%,基本做到了没有进行规划环评的园区,入园项目一律不予审批,从源头上防范了新污染的产生。
在此基础上,我市还建立项目审批“绿色通道”,全力服务经济发展,对涉及民生、生态保护等项目开辟绿色通道,主动介入,跟踪服务,协助业主办理环保审批手续,保障重大民生项目早日落地建设,做到把关不设卡,服务不添乱,推动全市经济社会转型发展。
五年来,全市先后建成大气质量自动监测站点19个、河流水质自动监测站点7个、污染源自动在线监控装置160套,并与国、省、市环保部门监控平台实现了联网,环境监管步入了自动化、信息化。其中,神木红碱淖被国家列为2012-2014年度湖泊生态保护示范项目,现已建成湖泊水质自动监测站、生态观测站、气象观测站、数据传输处理平台及应急监测能力建设项目。目前,全市共划定生态红线8类,为我市“多规合一”试点成功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绿色成为城市最美“底色”
生态文明建设是发展理念、发展方式的根本转变,是一项全面而系统的工程。五年来,我市重点开展了“三年植绿大行动”“榆林市林业建设五年大行动”,实施环榆林城防护林带建设、千里绿色长廊建设、能源企业绿化、千村万户绿化、河流水系绿化、林业产业化建设、城市绿化、飞播治沙等八大林业重点工程,累计完成营造林面积480万亩,大片荒沙荒山得到绿化。
其中,黄河沿岸形成了以红枣为主的红色经济林带,中部黄土丘陵区形成了以“两杏”为主的黄色经济林带,北部沙区形成以樟子松为主的绿色防护林带。全市从城区到乡村,绿色主框架已经形成。造林合格率和面积核实率均达到了90%以上。
从“大地披绿”到“身边增绿”,不断增加的生态产品供给极大提升了百姓获得感。在城市绿化中,我市城区建设了榆溪河生态长廊、榆林大道景观公园、东沙生态公园等大型生态公园4处,绿化提升改造了140多条道路和8个广场,建成20余块街头绿地。同时,又启动了省级生态园林城市及国家级园林城市创建工作,大力开展绿化美化工程,绿化规模不断扩大,城市建成区绿化覆盖率、绿地率、人均公园绿地面积分别由2011年的28.31%、27.56%、6.65平方米提高到目前的38.34%、34.17%、16.6平方米。
五年来,我市北部沙区植被覆盖度不断增加,地表扬沙现象逐渐减弱。南部丘陵区水土流失面积和流失强度大幅度下降,地表径流量降低。如今,从“陕西北大门”到“全秦要户”,从“三边”到晋陕峡谷,从城市到乡村,塞北大地处处披上了绿装,不少地方基本实现了农田林网化、城市园林化、通道林荫化、庭院花果化,榆林实现了由黄变绿的历史性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