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2月14日,陕西省人民政府《关于支持榆林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出台,从尊重顺应和保护自然,提升抵御自然灾害能力;深化能源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构建现代化能源化工经济体系;加快创新发展,推动动力变革;加速区域融合,实现协调发展;树立绿色发展理念,保障改善民生;提升辐射能力,有效带动其他地区发展六个方面,为榆林加快建设世界一流高端能源化工基地、陕甘宁蒙晋交界最具影响力城市、黄土高原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有效发挥带动作用,实现高质量发展指明了方向。这是继2008年的“27条”和2013年的“新27条”之后,省委、省政府再一次为榆林“量身定制”发展思路和提供全方位支持。
榆林的发展始终离不开省委、省政府的支持与推动
十年前,榆林进入到一个经济社会发展又好又快的黄金期,短短五年,经济总量由2008年的1172亿元达到2012年的2769亿元,神木、府谷、靖边县域经济发展连续位居全省“十强县”前列,神木地区生产总值在此期间更是突破千亿元大关,进入到全国县域经济发展的“第一方阵”。谈及那个辉煌的年代,毋庸置疑,2008年出台的以放权、让利为核心,包括大量省级审批权的下放和程序简化的《省委、省政府促进榆林跨越发展若干意见》,即俗称的“27条”,无疑是榆林放开手脚,实现“加速跑”的最大借力。
到了2013年,全球性经济下行给榆林这个资源型城市带来了极大冲击,榆林持续发展受到严重制约之时,2013年6月20日,内容涵盖土地、财政、投资、财税和金融等一系列推动榆林加快发展的《中共陕西省委陕西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支持榆林持续发展的意见》,即“新27条”适时出炉,再次为榆林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从那时至今,榆林经济实力再上新台阶、结构调整取得新进展、人民生活有了新提升、重大改革实现新突破、干部队伍展现新气象,实现了经济社会发展“爬坡过坎、逆势而上”。2017年,全市实现生产总值3318.39亿元,增长8%;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577.1亿元,增长7.5%;完成财政总收入739.57亿元,其中地方财政收入312.97亿元,分别增长51.6%和34.5%,多项经济指标创历史新高,追赶超越和目标责任考核位居全省第一方阵。第三产业增加值增长11.8%,增速全省第一;非能源工业完成产值885.2亿元,增长17.2%,全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2318元,增长9.1%。全市上下勠力同心、守望相助,战胜了百年不遇的“7·26”特大洪灾,灾后重建取得阶段性成果。
进入新时代,榆林在中省发展版图中的地位全方位提升
进入新时代,榆林迎来了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期,呼包鄂榆城市群发展规划正式获批、被列为国家现代煤化工示范区和《意见》的出台,这些足以说明,榆林在中省发展版图中的地位全方位提升。
市委、市政府从项目、政策、改革等三个层面,将《意见》中提出的六个方面,细化分解为100项具体工作,确定了每项工作的牵头部门和成员单位,并设定了明确目标和完成时限:
今年年底前,全面完成绥德、子洲两县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恢复重建任务。到2021年,成功创建国家森林城市,森林覆盖率达到36%。
采取推动煤炭企业兼并重组转型升级,建设全国健康食用盐基地,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大力发展全域旅游等措施,力争到2021年,煤炭产量达到4.5亿吨,兰炭产量达到3000万吨以上。煤电装机容量达到3000万千瓦,其中外送1500万千瓦。甲醇、烯烃、芳烃、乙二醇产能分别达到360万吨、420万吨、100万吨、60万吨,煤炭就地转化率提高到50%以上。新能源发电装机容量达到1000万千瓦以上。装备制造、医药、轻纺业产值分别达到100亿元、20亿元、170亿元。粮食总产量稳定在150万吨,羊子饲养规模稳定在1000万只以上,畜牧业产值达到120亿元。服务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比重达到40%,文化旅游业占10%,上市公司达到5家以上。
创新是第一动力,采取省市共建榆林科创新城,集中突破煤提取煤焦油与制合成气一体化、大功率低风速风机、高效单晶组件等技术攻关和装备应用等路径,到2021年,全社会研发经费占生产总值的比重争取达到2.5%。力争建成10个国家、省级工程(技术)中心和重点实验室。榆横工业园区、榆神工业园区和靖边能化园区产值分别超过千亿元,工业集中区产值占县域工业总产值的比重提高到37%。
持续推动榆横一体化发展和黄河沿岸各县区经济协作,在榆林南部县区大力发展非能产业和现代特色农业,实施一批特色产业、基础设施、民生改善、文化旅游、脱贫攻坚重点项目,争取到2021年,榆林市中心城区人口达到100万,南六县生产总值占全市的比重提高到16%以上。
结合榆林产业发展实际,严格能耗、水耗、环保标准,开展高耗能行业能效对标活动,降低工业产品单耗,在全市重点工业园区开展循环化改造,全面、严格落实河长制,确保到2021年,单位生产总值能耗比2016年下降15%,能源消费总量平均增速控制在3.2%以内。城市、县城污水处理率分别达到95%、85%,城镇水源地水质达标率达到85%。
在促进榆林特色农业与陕南生态农业在生态产品、生物医药、品牌建设等方面的深度融合,加强与中蒙俄经济走廊的联系,打通榆林至内蒙古满都拉公路口岸、二连浩特公路及铁路口岸的陆路通道,对接包头中欧班列等方面下功夫,力争到2021年,榆阳机场旅客吞吐能力达到270万人以上。高速公路通车里程达到1154公里以上。水源工程供水能力达到11.5亿立方米。进出口贸易总额达到10亿元人民币,引进世界500强、中国500强企业数量达到20家,招商引资总额年均达到800亿元。
好风凭借力,扬帆正当时。相信在省委、省政府的关心支持下,市委、市政府一定能够带领全市人民凝心聚力,为榆林书写出更加高质量发展的美好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