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一”国际儿童节临近,昨天,最高检召开“为孩子撑起一片蓝天”新闻发布会,通报未成年人刑事检察工作的开展情况。据通报,近年来,未成年人犯罪呈低龄化、暴力化趋势,而且共同犯罪居多。此外,四年时间里,全国检察机关共起诉猥亵儿童罪7963件8069人。
未成年人刑事案81%涉暴力犯罪
最高人民检察院公诉厅副厅长史卫忠介绍,近五年来,未成年人犯罪总体数量呈下降趋势,但是从个案分析上来看,未成年人犯罪案件趋于低龄化。据统计,进入检察环节的未成年人犯罪嫌疑人虽仍以16至18周岁为主,但受理的14至16周岁的呈逐年上升趋势。文化程度上,初中以下文化程度的未成年犯罪嫌疑人占绝大多数。以去年为例,初中以下文化程度的未成年犯罪嫌疑人占总数的90.24%。
另外,未成年人犯罪手段呈成人化、暴力化倾向。罪名最多的分别是盗窃罪、抢劫罪、故意伤害罪、寻衅滋事罪、聚众斗殴罪,这五种犯罪占全部受理案件人数的81%。此外,手段残忍、犯罪后果严重的恶性极端案件时有发生,且共同犯罪居多,近五年来,共同犯罪案件数基本保持在总数的一半左右。
史卫忠表示,未成年人犯罪与成年人犯罪原因有明显不同,从办案情况来看,主要方面原因:一是未成年人自身原因。未成年人价值观尚未建立,容易受家庭、社会等环的影响、诱惑而走上违法犯罪道路。二是家庭原因。涉罪未成年人多来源于残缺家庭或者留守、流动、闲散、流浪儿童群体。三是社会原因。如网络、影视作品传播暴力、色情等不良文化的负面影响。
>>特别关注
猥亵儿童犯罪四年诉8069人
最高检新闻发言人肖玮介绍,近年来,未成年人犯罪总体呈下降趋势,但以各种方式侵害未成年人权益的现象仍然存在。2010-2013年,全国检察机关起诉猥亵儿童罪7963件8069人;起诉嫖宿幼女罪150件255人;起诉引诱幼女卖淫罪68件121人。
去年曝光192性侵案
同样在昨天,中华社会救助基金会儿童安全基金女童保护项目在京发布《2013-2014年儿童安全教育及相关性侵案件情况报告》(下称《报告》)显示,仅去年曝光的未成年性侵害案件就达192起。
项目相关负责人表示,该报告是针对去年5月23日至今年5月22日集中爆发的性侵儿童案统计分析和总结。受害人群低龄化成为明显特征。被公开报道年龄的343名受害者中,8岁到14岁的有293人,占总量的85.42%。鉴于此类案件隐蔽性较强,曝光案件可能只是冰山一角。
八成案件熟人所为
《报告》指出,过去一年曝光性侵儿童案中,至少有106起发生在留守儿童较多的乡镇、农村地区,占总量的55.21%。留守老人性侵儿童案16起。在被曝光案件中,80.20%均为不同程度熟人犯罪。其中师生关系占比最高,达42起,邻居关系达36起。女童保护专家团队表示,熟人犯案比陌生人犯案更为隐蔽,多次、多年侵害的现象更为集中。
此外,被曝光案件中,从犯罪者身份职业来看,农民(含城市农民工)是涉案最多的群体,达52起;教师涉案达42起;官员涉5起;医生涉2起。
六成孩子无性教育
据了解,去年,教育部、公安部、共青团中央和全国妇联联合出台《关于做好预防少年儿童遭受性侵工作的意见》。
《报告》指出,目前我国义务阶段的防性侵教育止步不前,这并非因为地方政府或教育系统工作人员抵制、不赞同儿童安全教育,而是缺少自上而下的权威教案和标准,地方推进《意见》落实无从着手。
女童保护项目对235名小学男生、219名小学女生进行的调查显示,仅有17.58%的孩子知道什么是“性教育”,60.88%的孩子不知道何为性教育,21.54%的孩子选择“似懂非懂(知道一点点)”。而家长们更是疏于教育,在902名受访家长中,对孩子进行过性教育的仅占35.92%,56.49%的家长从未向孩子讲过预防性侵害的知识。
>>链接
媒体记者发起“女童保护”计划
2013年以来,全国各地曝出多起14岁以下女童遭遇性侵案例。女童保护项目是由全国各地数百名女记者于2013年6月1日与京华时报社、人民网等媒体单位联合发起的,设立在中华社会救助基金会儿童安全基金下。
截至今年4月底,“女童保护”项目已进入学校给6191名儿童上过防性侵一堂课,发放17056份“守护童年”宣传折页,发放6786份防性侵手册,培训了228名教师志愿者,其他志愿者如司法所工作人员、地方志愿者组织志愿者等若干名。